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半導體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但西安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所受影響有限,主要因素有幾個方面,一是西安有3所國家級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設計業人員數量相對充足;二是西安集成電路設計企業規模小,系統集成和終端產品開發企業數量少,受市場變化影響較?。蝗怯捎谖靼驳腎C設計企業大都面向內需市場,在政府推出“擴內需、保增長”的契機下,企業抓住了市場機遇。
物聯網和半導體照明有突破
據陜西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統計,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西安設計企業上半年的銷售收入均有所下滑,但第四季度普遍回暖,同時,企業已經積極在電源管理、LED和物聯網領域進行布局,并結合本地系統廠商需求進行產品開發,預計2025年銷售收入將達到4.58億元,在2025年的基礎上將略有增長。當然,西安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也通過公共服務平臺采取為企業免費培訓、降低技術服務收費、積極提供產業咨詢服務等一系列措施,積極協助企業渡過難關。
目前,西安有各類集成電路企業及科研機構約65家,其中設計企業近40家,科研機構和高校有著較強的研發能力,因此進一步加大產學研合作,將企業的市場優勢和高校研究所的研發優勢相結合,會加快企業的成長。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企業的產業轉移也隨之啟動。西安有3所國家級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各高校相關專業在校學生超過1萬人,每年畢業的學生有3000多人,西安充足的人力資源為企業研發中心的落戶提供了有利條件。研發中心的設立,一方面優化了本地的產業發展環境,另一方面,提升了研發人員的技術水平,使本地的技術人員能夠積累一定的管理和技術經驗。
同時,市場需求是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力。經過多年的發展,設計企業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更加注重于新的市場領域和政府的產業規劃,目前,本地企業在物聯網和半導體照明方面已經有所突破,優勢微電子開發的“唐芯一號”是國內首款物聯網芯片,而民展開發的大功率LED驅動芯片,順應了政府的“十城萬盞”規劃,符合市場的需求。
以市場為導向開發新產品
目前我國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數量大,但規模普遍偏小,又比較分散,所以企業在新產品開發之前應該先深入分析市場需求,以市場為導向開發新產品,同時還應該加強和整機廠商的合作,進行系統應用方案的開發,為系統廠商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加快產品的市場推廣,在保證企業生存的前提下,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實現資本的積累。
集成電路設計業是一個技術創新主導的產業,除了技術和產品方面的創新,也包括模式上的創新,企業在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產品開發的同時,也應注重自有知識產權的保護和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通過創新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家化和國際化的模式,在產業發展壯大的同時,增強企業市場和技術的競爭力,加速企業做大做強。
暢通融資渠道加速整合進程
整合與重組能夠把行業中的有效資源集中起來,加速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壯大,但是目前我國內地還沒有大規模獨立面向市場的設計公司,所以在整合之后企業如何發展,體制和機制如何轉變沒有可以借鑒的成功經驗,同時,由于設計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短缺,融資渠道不暢的問題,也制約了企業整合的進程。
從國外產業發展歷程看,要實現企業的有效整合與重組,需要具備幾個條件:首先要有規模大的IC設計企業,這樣的企業有一定的技術積累,也能抵御一定的市場風險;第二是設計企業要有一定數量,使大企業有整合的對象,目前我國內地設計企業的總量很大,從西安的發展情況看,近兩年新成立的設計企業數量少;再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企業要有暢通的融資渠道,這樣才能保證企業整合后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
加強合作實現兩岸產業雙贏
我國臺灣集成電路設計業在國際上占有較大優勢,企業在管理模式及市場和產品定位方面都有成功的經驗。
臺灣企業在管理和技術創新模式上形成了一套成功的運作模式,這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而完成的,大陸企業在成長過程中,要借鑒、吸收臺灣企業的經驗,也要根據大陸的產業環境,總結適合大陸情況的管理模式。
在市場方面,由于臺灣的市場小,所以在產品開發的時候就考慮到要面對全球市場,而大陸企業是以國內市場為主。
隨著經濟全球化,集成電路產業的國際轉移越來越不可避免,兩岸經濟合作和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在合作方面應考慮到雙方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一方面是將臺灣企業的管理和技術創新模式和大陸的人才和政策優勢相結合,另一方面是將臺灣的技術及國際營銷經驗和大陸市場相結合,促進兩岸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雙方加強技術、資金、人才及產品與市場的合作,實現兩岸產業的雙贏。
更多半導體照明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半導體照明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