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制劑藥出口市場的逐漸打開,以及部分醫用輔材出口的大幅增長,我國醫藥品出口總體呈現增長態勢。據海關統計,今年1-7月我國出口醫藥品7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4.6%;其中,7月份出口10.5億美元,同比增長7.6%,環比增長2.4%。值得關注的是,在對歐盟、印度、東盟等出口市場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我國對美醫藥品出口卻因阻力較大增長乏力。1-7月份我國對第二大出口市場美國出口醫藥品10.3億美元,同比僅微增0.2%,遠低于其他主要出口市場,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國醫藥品整體出口增幅。
輸美醫藥品增長乏力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美國醫療衛生改革影響采購規模。美國聯邦政府的自動減支計劃和醫療衛生改革導致醫療補償被削減,部分州甚至在削減醫療補助資金,給醫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資金困難。二是輸美醫藥品頻遭貿易摩擦,影響部分原料藥出口。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月20日做出肯定性終裁,認定從中國進口的黃原膠對美國國內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或損害威脅,根據此前美國商務部的最終裁決,美國將對中國產黃原膠征收15.09%至154.07%的反傾銷關稅。

此外,因兩家美國公司起訴中國維C出口商聯合抬升價格,今年3月14日,美國布魯克林聯邦法院裁定,中國原料藥龍頭企業華北制藥集團支付高達1.6億美元賠償金,這是中國制藥企業首次在美國反壟斷訴訟中遭受處罰裁定。貿易摩擦頻繁導致1-7月我國對美出口維生素E、維生素C和肝素1.1億美元、5165萬美元和4764萬美元,分別下降18%、18.5%和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