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國家應當制定新能源汽車統一應用目錄,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圍欄”,并加快建設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的建設,形成新能源汽車發展“全國一盤棋”的新局面。以下內容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分析: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底,對3類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隨后,多個部委也聯合公布《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了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公務用車“新能源化”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相繼出臺,對擴大新能源汽車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無疑是重要利好消息。
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已實現產銷翻番的佳績。隨著新能源公務用車使用量逐年提高,勢必進一步促進汽車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研發上加大投入,確保本土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
然而,盡管國家鼓勵與扶持的力度不斷加大,與上半年我國汽車總銷量1168萬輛的數據相比,新能源汽車占比仍然不足0.18%。特別是,按照《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5)》,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萬輛。兩相對照,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距離此前制定的推廣目標有著巨大差距。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之路仍然充滿艱辛。

除技術、價格、配套設施、使用環境等瓶頸亟待突破外,如何沖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圍欄”,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必須解決的突出問題。此前,一些城市出臺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時,入圍目錄的只有少數幾家企業和車型,大量外地企業和新能源車型均被排斥在招標范圍之外。這種“畫地為牢”的地方保護措施,既容易造成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育緩慢,也會抑制社會消費需求。即便在新一輪新能源汽車刺激政策中,政府公務用車占當年配備更新總量的比例不低于30%,也有人擔心一些地方政府會選擇本地通用的新能源汽車,排斥其他地方的產品。
從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來看,我國加入新能源汽車競爭國行列并不算晚,但多年來市場化推進并不順利,以至于出現坐擁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卻有可能讓外國產品占據主導的局面。
因此,國家一方面應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推廣政策執行的約束力,建立健全電動汽車全產業鏈政策體系。對公交用車、政府機關公務車、郵政、環衛、物流等公共機構領域車輛采購中電動汽車替換比例,進行嚴格的考核。另一方面,應當制定新能源汽車統一應用目錄,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的“圍欄”,并加快建設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的建設,形成新能源汽車發展“全國一盤棋”的新局面。
以上就是2025年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分析的全部內容,更多詳細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