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光:應該全面落實汽車產業振興規劃:與美國救市不同,我國制定《汽車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目的,不是為了拯救汽車工業,因為中國不存在汽車市場大幅度下滑的危機。這個規劃
與美國救市不同,我國制定《汽車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目的,不是為了拯救汽車工業,因為中國不存在汽車市場大幅度下滑的危機。這個規劃更關鍵的是著眼于長遠發展。溫總理曾經說:“應對金融危機,我們要實施一攬子計劃,把擴大內需、振興產業和科技支撐結合起來,要把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特別是重大專項的實施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克服當前困難和促進長遠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八大目標,其中第一條:“2025年汽車產銷量力爭超過1000萬輛,3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0%。”已經超額完成了,但是1-6月重點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38%,利稅總額增長4.99%,明顯低于20%的產銷增幅。
第二條:“汽車消費環境明顯改善。建立完整的汽車消費政策法規框架體系、科學合理的汽車稅費制度、現代化的汽車服務體系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建立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配套體系。”這一條看來進展甚微。
第三條:“市場需求結構得到優化。1.5升以下排量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車市場份額達到15%以上。重型貨車占載貨車的比例達到25%以上。”到7月分,1.6升以下的乘用車已經占到62%,但是1.0升以下的14%,還有一點差距。重型貨車的比重僅占貨車的6%,差距甚遠。
第四條是兼并重組。14家減到10家以內目前沒有什么重大進展,今年上汽產量可能接近200萬輛,一汽、東風可能在150萬輛左右,長安會超過100萬輛,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尚需時日。
第五條:自主品牌轎車市場超過30%,已經基本完成。
第六條:“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看來產能問題不大,但是形成市場還有許多實際問題需要解決。
第七條:“自主研發整車產品的節能、環保和安全指標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第八條:“關鍵零部件技術實現自主化。”應該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為了超200萬輛、100萬輛,大集團出現大規模產能擴張,一些企業紛紛投資微型客車生產,國家有關部門又開始擔憂產能過剩。
所以總的來看,在政策強力刺激下,汽車市場出現大幅度增長,小排量汽車成為增長的主力,但是經濟效益并沒有同步增長,增產不增收,營業稅僅增長0.78%。而市場的高熱度也帶來了新的投資擴張熱潮。在產業結構調整、新能源汽車形成實際市場、關鍵零部件技術自主化、提高自主研發水平、改善汽車消費環境、擴大汽車金融等方面進展不明顯。下一步,落實汽車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重點應該放在后面這幾個方面,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水平。
更多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