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市場近強遠弱格局或將延續:9月11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9月度供需報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本次報告無論從美國單產、產量還是期末庫存都接近市場預期,2009/
9月11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9月度供需報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本次報告無論從美國單產、產量還是期末庫存都接近市場預期,2025/10年度的大豆供需緊張格局將有所緩解。但是,筆者認為在新豆收獲上市之前,大豆的供給仍較緊張,豆類市場近強遠弱的格局或將延續。
一、 新年度美豆供給相對寬裕,壓制遠月合約;壓榨和出口提高加劇陳豆緊張,支撐近月合約
中國雖然和美國、巴西及阿根廷同為世界大豆主產國,但中國由于消費量巨大,近年進口大豆數量是國產大豆數量的 2倍以上,可見,在國際大豆市場中,中國更多的充當的是消費大國的角色,而其他三國才是真正的大豆供給國。目前是北半球大豆種植時節,因此,美國大豆產量情況決定著09/10年度前半段的實質供給。
從新出爐的美農業部9月度供需報告中可以看出,此次報告提高了美豆單產及產量,由于增加國內壓榨量和出口量,結轉庫存與8月報告持平,但較08/09年度結轉庫存大幅提高。
USDA9月美豆供需平衡表
從目前公布的數據和美豆長勢來看,美豆單產由于天氣等不確定因素可能出現修正,影響美豆產量降低,但調低幅度預計不大,新年度美豆增產已成不爭的事實,這將使遠月合約價格走勢面臨壓力。
新年度已從9月1日開始,但目前市場消費的仍屬于08/09年度的陳豆。盡管陳豆緊張的事實已經被市場充分消化,但從美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中的出口和壓榨數據看,陳豆庫存緊張的局面在數據上仍會進一步加劇,支撐近月合約價格。
二、國內大豆減產,9、10月進口數量減少支撐近月合約
目前,就黑龍江大豆產區考察系列報道來看,今年產區大豆播種面積減少,由于天氣原因,當前大豆長勢較正常年景要差,目前底層莢數明顯不足,而頂部莢仍生長,考察團預計今年大豆單產較正常年景要低30斤/畝。根據有關機構預測,2025年中國大豆的播種面積為880萬公頃,較上年的913萬公頃減少33萬公頃,減幅3.6%;預計2025年中國大豆的產量為1450萬噸,較上年1555萬噸減少105萬噸,減幅6.7%。因此,就目前公布的數據及產區大豆長勢來看,今年國內大豆減產已成定局。
有關機構發布信息稱,中國內料進口大豆9月進口量約為280萬噸, 10月進口大豆180-200萬噸,或成為2025年9月以來進口量最低的一個月,9-10月進口量較低延續了8月時的情形,當時的進口量降至六個月最低的313萬噸。而9月底到10月份正是國內大豆成熟開始收割時節。國內大豆減產,9、10月進口大豆減少,因此,在新豆上市之前,大豆的供應相對偏緊,對近月合約形成支撐。
三、國儲大豆政策面情況
7月底,國家啟動50萬噸國儲大豆拍賣,三等豆起拍價為3750元/噸,等級之間升水40元/噸,截止9月16日,共進行第9 次拍賣,累計成交8.5萬噸,絕大部分流拍。由于國家補助玉米加工企業,在國儲大豆拍賣的過程中,市場始終傳言著國家也預補貼大豆加工企業,但時至今日,補貼政策仍未實施,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家對大豆放儲的決心。據大豆協會官員表示,目前國內已經完成了大豆輪庫工作。市場一直擔憂的新豆無庫容現象得到緩解,但國家的拍賣政策價格鎖定大豆底部區間。
從保護農民利益角度考慮,預計今年國家仍會對大豆采取收儲政策。但08年大豆在收儲之后,很難流入市場,國家的收儲政策也受到廣泛的議論。率先進行的菜籽收儲政策已經發生改變,并得到市場的認可,鑒于菜籽市場與大豆市場有一定可比性,預計今年大豆收儲政策也有調整。若考慮到庫存因素,今年國家對大豆的收儲力度可能減弱。同時,根據市場預計收購活動將于四季度啟動,如果收購力度減弱,那么收儲工作將會提前結束。近月合約或將在政策面上受到支撐。
綜合以上,從新陳豆的供給和政策層面上來看,豆類或將延續近強遠弱的格局,這也將為豆類系列品種套期套利提供機會。
更多大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大豆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