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28日消息(記者陳屹陸敏)旱情帶來的不僅是減產之困,還可能是支柱產業的滅頂之災。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備受爭議的高山養羊經過艱難探索成為西部扶貧的"晴隆模式",但在特重旱情影響之下,高山養羊項目遭遇重創,全縣21萬只羊正以每天3000只左右的速度死亡,一萬多農民養殖戶面臨大旱返貧。
在晴隆縣海拔最高的晴隆山,江滿村是山頂上唯一的村子,幾只瘦弱的山羊正在露出黃土的草地上啃著枯死的干草。李萍是記者在路上遇見的一個12歲女孩,這個自身僅有60斤重的孩子,每天卻要從800米遠的山下,在羊腸小道上走上2小時,將50斤重的溪水,背回家里喂羊。
李萍:家里的羊已經死了5只了,有的沒草吃,有的已經很干了,背水很困難,都是給羊背水喝。
小李萍不叫苦也不叫累,她說,只有背來水,家里的28只羊才能活下去,爸爸媽媽才有錢讓她繼續上學,
記者:你這樣每天背水的話,學習怎么辦?
李萍:晚上學。
78歲的陳大芬家門口的桿子上搭著四五個大塑料袋,老人家每天也要去山那頭的溝里背水。
陳大芬:以前我們的羊很胖,我們的地很好。現在沒有的吃,草供不上,水也供不上,現在這個羊太困難了,又瘦又干就死了。
養羊之前,玉米是江滿村唯一可種的糧食,村長李資凱說,一年種的玉米還不夠一年吃,村里人家窮的沒辦法。后來政府引導大家開始養羊,農民正從高山養羊中增加了收入,生活正在變好,不少人家里都蓋上了新房,大家都滿懷希望,期待更好的日子,沒有想到,今年遇上這樣的旱災。
李資凱:大家現在就指望山下的溪水背上來人飲喂羊,解決缺水問題,但現在山下的溪水也斷了,而且現在看下去只有800米的山路,村民背上山來卻需要1個多小時。
死羊的事件還隨時在發生,當地政府不斷派人下去了解災情。
晴隆縣副縣長王芹德:現在羊死亡,解剖之后發現,胃里面是樹枝,是撐死的。因為沒有吃的,它什么都吃,樹枝一節節的,把胃撐破了。
目前,晴隆縣政府定時給山上的養羊戶送水,但是,也只能保證人的飲用水。晴隆縣草地畜牧業中心已經投入1千多萬,送水、送飼料,還組織了6萬只羊遷移到有水源的地方。
王芹德:草地中心拉水供應,每天要拉100多噸,每天還要拉15噸飼料。已經遷出去6萬多只到有水有草的地方,走出去總比在這里餓死好。如果這個氣候繼續干旱,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我們的(困難)情況挺大的。
更多飼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飼料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