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養殖】海參養殖技術_海參養殖方式有哪些_海參養殖方法:海參如何養殖?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海參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但是由于我國周邊海域污染嚴重,而海參對水域環境又要求極高,因此,
【海參養殖】海參養殖技術 海參養殖方式有哪些 海參養殖方法
海參養殖方法
(一)潮間帶沉籠、沉箱養殖
選擇風浪小、無淡水注入、潮流暢通、灘面平緩、管理方便的內灣,作為養殖海區。沉箱、沉籠可以是水泥制作,也可以是鋼筋網衣編制而成,均須牢固的固定于海底。優點是養殖海參的安全系數較高,便于觀察和管理,但需要不斷的疏散,否則對生長有一定限制作用。此種方式目前大面積應用的較少,具備此種養殖環境條件的海區,是海參中間培育的理想方式。
(二)室內控溫養殖
根據海參生長對溫度的要求,使養殖水溫始終保持在適宜生長的范圍內,以便加快生長速度,縮短生長周期。黃海水產研究所通過國家科學自然基金項目,對“刺參夏眠習性”的研究結果表明,海參的夏眠現象是因水溫而致,且海參夏眠的水溫隨著個體的增長而降低,即個體越大夏眠水溫越低。同時顯示,經過夏眠的海參體重明顯下降,平均失重為原體重的1/3至1/2,這也是自然水域中海參生長緩慢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在高溫期間,采用控溫可以解除海參的夏眠,使海參始終處于正常的活動、攝食、成長的狀態,從而完全可以避免養育海參夏眠對養殖造成的弊端。
養殖設施:養殖池不宜太大,以長條池為好,便于流水。池內設有固定或不固定的、多層或多孔的海參“隱蔽物”,以便于管理和清理;水溫:適宜水溫最好保持在10-13度;苗種規格和放養密度:3~5cm或更大一些為好,放養量視養殖條件而定,一般50~100頭/m2 為宜;投餌:首要的是要保證餌料的質量,在此基礎上,投餌量以控溫狀況而變化,一般在投餌量為體重的1-8%范圍內,投餌量調節的主要依據是視刺參對上一次投餌的攝食情況;常管理:常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觀察,觀察包括海參的活動是否有異常、攝食情況、及時發現病蟲害等等。及時清池、調節水溫、防病治病。
(三)圍網養殖
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如山東長島海域,因其自然環境的優勢,大小島嶼和明暗礁石較多,可以在這些島嶼和礁石之間,加固圍網養殖海參。其優點在于海參仍然像生活在自然海區一樣,同時可以減少逃逸便于看管。
(四)多品種混養
試驗混養的品種比較多,有參蝦、參魚、參貝(如扇貝、鮑魚)、參蜇等混養方式。在混養中,應根據實際養殖條件,確定主導的養殖種類,其他的為附屬養殖品種。從而決定不同養殖品種的放養數量、規格等,真正達到養殖生物、生態及效益的優勢互補,充分利用養殖水體。在混養中,海參作為附屬養殖品種,是非常好的環境清道夫。
(五)大菱鲆廢排水養殖
近幾,大菱鲆養殖在山東半島成為海水魚類養殖的亮點,由于該品種養殖的特點,必須在夏、冬季保持一定的溫度,以保證其存活和快速生長,而達到較高的經濟效益。海水深井水的養殖模式使大菱鲆的養殖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利用大菱鲆的廢排水養殖海參既使廢水得到了二次利用,節省了能源,又使廢水得到一次凈化處理,同時,廢排水的水溫基本可以使刺參常保持在比較適宜生長的水環境中,延長了生長時間,縮短了養殖周期。

注意海井水的鹽度,不是所有的海井水都適于海參養殖,鹽度須在26以上,最好30%0左右。鹽度過高或低,也許海參尚可生存卻未必可以正常生長。
(六)池塘養殖
池塘養殖是目前遼寧、山東沿海非常普遍的主要的海參養殖方式。池塘可以依自然的海岸條件,以水泥、石塊等筑壩圍池,可以在潮間帶完全由人工新建池,也可以由養蝦池改造建成;水的交換有自然納潮和動力提水,或二者兼有;養殖池大小不一,從幾畝到上百畝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