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徠卡品牌_徠卡牌子口碑_Leica實力檔次排名:品牌指數(綜合 :9.5好評指數:95%所屬公司:徠卡相機股份公司品牌屬地:德國創立時間:1907年涉及行業:數碼家庭保健戶外寵
品牌指數(綜合):9.5好評指數:95%
所屬公司:徠卡相機股份公司
品牌屬地:德國
創立時間:1907年
涉及行業:數碼家庭保健戶外寵物
牌子中文名稱“徠卡”,英文名“Leica”,品牌創立于1907年,由徠卡相機股份公司運營,該品牌所屬地為德國。徠卡(Leica)共參與了92次所涉行業的排行榜,其中在1個榜單中排名第一,9個進入前三名。
徠卡(Leica)是由一家同名的德國公司生產的照相機的品牌,由徠茨(Leitz)和照相機(camera)的前音節組成。公司的原名為恩斯特·徠茨公司。
拆分為三家公司:徠卡相機股份公司、徠卡地理系統股份公司和徠卡微系統有限公司,分別生產照相機、地質勘測設備和顯微鏡。“徠卡”品牌由徠卡微系統股份公司持有,并授權另兩家公司使用。徠卡相機最初問世于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35mm的照相機。
2025年,徠卡發布了兩款腕表產品L1、L2,現已上市,僅在全球指定徠卡專賣店發售。
昂貴的價格是徠卡的品牌標志,同時伴隨著的更是一種精湛的制作,一種深厚底蘊的文化——每一部徠卡相機都是可以陪伴我們走過一生的。就像一位多年收藏徠卡相機的老先生,半夜總從床上爬起,拿出徠卡相機,輕輕按動快門,在黑暗中聽到那金屬機件發出的依稀可辨的咔嚓聲后安然入睡……關于徠卡的故事,常常讓人心動,它身上的魅力和靈性,已成為許多人夢寐的向往。
著名的徠卡相機是德國徠茨公司生產的。它以結構合理,加工精良,質量可靠而聞名于世。20世紀20-50年代,德國一直雄踞世界照相機王國的寶座。徠卡相機也是當時世界各國競相仿制生產的名牌相機,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期間,徠卡相機已經相繼研制出了2型、3型相機。與此同時開始轉換研制G系列的1G、2G、3G相機。其中2G相機僅出了15臺,而且這15臺相機還沒有在市場上銷售過,也沒有獨立編號。因此徠卡2G相機成了收藏愛好者追捧的精品。1954年M系列開始生產,它是G系列的改良品。徠卡相機的特點是堅固、耐用、性能好,因此它成了軍用相機的首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徠卡相機成了當時隨軍記者的重要工具。與民用徠卡相機不同的是軍用徠卡相機一般在編號的后邊再帶一個K字母。徠卡軍用相機一般是白色、黑色、深灰色和草綠色。直到現在徠卡相機仍然是相機收藏中的佼佼者。
市場定位
精密,堅固,品質卓越的極品利器,雖然比較難以駕馭,但是一旦掌握,在她所擅長的領域里,所向披靡,無可比擬。
第一部相機誕生以來,在相機發展史上能稱得上著名品牌的可能會有不少,這些甚至在我們生活的周圍隨處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相機發展史上,選擇某一個品牌的相機對于用戶來說,不是選擇那部相機,而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這樣的品牌可謂就是少之又少了。而著名的德國徠卡(leica)就是這樣的一個品牌。
在八十多年以前,人們所看到的相機多數還是體積巨大的機器:木殼的機身又笨又重,固定的鏡頭,固定的快門速度,使用 8 x 13厘米的大玻璃底片,還必須有沉重的三腳架,攜帶極不方便。當時,拍照對攝影師來說,是一項艱苦的勞動,而對普通人來說,則是一件繁瑣而昂貴的事情。在德國中西部,有一座名叫“威茲勒”的小鎮。在綠色的山丘之間,有高高低低的古塔、木結構的建筑、窄窄的街巷和寧靜的生活。十九世紀末,這片地區曾是德國光學和精密制造工業的重要基地。而世界著名的徠茨公司和徠卡相機,就是在這里誕生的。
徠卡相機的歷史,是從1911年 奧斯卡·巴納克(見圖)成為徠茨公司研究部主任時開始的。奧斯卡·巴納克是一位很有才華的機械工程師,也是一個狂熱的攝影“發燒友”。他喜歡拉著笨重的大相機和三腳架外出拍照,更喜歡用電影機拍攝短片。那時他已沉迷于電影機,所以他熟悉拍電影使用的35毫米電影膠片。為了攜帶方便,他特意設計了一種使用35毫米電影膠片、可拍攝 24 X 36毫米規格底片的小型相機用來試拍,作為拍攝電影曝光時的參考。
不料,這臺相機拍出的底片放大后,效果很好。而它的輕便、靈巧更使他愛不釋手。于是,他開始考慮開發研制便于攜帶的新一代相機,使用有齒孔的35毫米膠片。而這臺采用42毫米鏡頭。l/40秒快門速度,可以拍攝40張底片的“測光機”,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臺135相機。當時該相機還沒有牌子,后來,人們稱之為“原型涂卡”(Ur-Leica)。其實,奧斯卡·巴納克并不是第一個想到制造一臺小型實用相機的人,但他是一位機械工程師,他的運氣好,而且在一個能夠發揮其天才的公司找到了工作。這就是他有別于那些人的地方。
巴納克手工制造了兩臺(也有人說是三臺)原型樣機(有一臺還保存在徠卡工廠的博物館里;而巴納克曾使用過的另一臺曾保存在慕尼黑博物館里,戰后被拍賣了),都不是出于工作的需要,而僅僅是為了自己的愛好和使用方便。但當時徠茨公司的老板厄恩斯特·徠茨對他這位部下的“癖好”相當賞識。巴納克在1914年用“原型徠卡”拍攝的威茲勒小鎮街景(見圖),仍清晰動人,而在當時,要讓使用大畫幅相機的攝影師接受這類小型相機并不容易。
而且,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該相機未能投產。而戰爭一結束,厄恩斯特·徠茨就開始將巴納克設計的這種相機投入生產。直到十年后的1925年萊比錫春季博覽會上,才正式推出了30臺A型徠卡相機。而許多攝影師還持懷疑和不接受的態度。這種相機片幅似乎太小了,但它可以裝在口袋里,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它使攝影師能夠以一種新的、動態的方式拍照,而不必受三腳架的約束。
徠卡I型相機及附件(包括:裝相機的皮包、取景器、遮光罩、快門線)還有福瑞茨·威斯寫的著名的《徠卡手冊》。實際上,徠茨工廠從1924年開始就在“原型徠卡”的基礎上制造出A型徠卡(也稱為徠卡I型,見圖),A型徠卡裝有50毫米焦距。F3.5口徑的愛爾瑪(Elmar)鏡頭。鏡頭固定在機身上,不能更換;機身也沒有測距裝置,拍照時要目測距離對焦。
B型徠卡的主要特點,是采用康班鏡間快門(compur Shutter)代替了焦點平面快門,快門速度由1秒到1/300秒。這是徠卡歷史上唯一的一款裝有鏡間快門的型號,后來被相機收藏家稱為“康班徠卡”。B型徠卡的生產維持了5年,共制造了約1500臺。1930年C型徠卡問世。C型徠卡所邁出的重要一步是:鏡頭不再固定在機身上,而是可以更換。與之相配套的35毫米焦距、F3.5的愛爾瑪廣角鏡頭和135毫米焦距、F4.5的愛爾瑪長焦距鏡頭也同時問世。A、B、C型徠卡,作為徠卡發展過程中的第一階段,統稱為徠卡I型。
從1914年到1923年,“原型徠卡”共制造了31臺,機身編號從100號開始。而在1924-1925年間,徠茨工廠在典型的德國理念指導下生產,小心謹慎,制造了800多臺A型徠卡,機身編號達到1000。徠卡(Leica)這個名字,是從徠茲Leitz和相機camera兩組英文詞的字頭組合而成(Lei-Ca)。最初,也曾按讀音組成“LECA”(勒卡),但由于與法國克待烏斯公司制造、在1924年推出的使用35毫米無齒孔膠卷的“EKA(愛卡)”相機發音易混淆,就改為“Leica”(徠卡)。因此,相機的起名比制造相機晚。盡管相機的牌子確定為“徠卡”,但一直都沒有將牌子刻在相機上。直到1932年出的徠卡II型雙取景器相機才刻上這個名字。而此前相機上的名字是“厄恩斯特·標茨威茲勒”(ERNST LEITZ WETZLER),以及字母“D R.P.”(Deutsche Reichs Patent的縮寫,意為“德國專利”)。
“徠卡”不僅代表一種新的相機型號,它也是當時第一套攝影系統(包括相機放大機和放映機)的名稱。80多年來,徠卡相機的發展顯示出世界相機發展的歷史軌跡。與此同時,許多攝影師用徠卡相機記錄下人類生活中的無數重要瞬間和平凡人生。因此,徠卡相機的發明不僅促進了人類攝影歷史的發展,也為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4年徠卡一款劃時代意義的135相機誕生,它就是 徠卡M3。自M3后,徠卡相繼推出的 M2、M4、M4-2、M4-P、M6以及M6 TTL 幾乎都是依循1954年時的基本設計理念演變改進而來。而且M3的出現也奠定了徠卡在連動測距相機中不可動搖的地位。M3超脫了原本徠卡螺口相機設計,變得更完美、更精密,在機械和光學性能各方面都有重大改進。作為第一款抽力式相機,M3大大提高了更換鏡頭的速度,使得攝影師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拍攝速度,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鏡頭螺口的損壞率。同時M3還首次采用可自動出現相應框線的取景窗,包含有50mm、90mm以及135mm,而只用一個旋轉按鈕控制所有快門速度包括B門的設計理念被后來的不少機械相機制造商認可并且沿用,成為徠卡機械相機一大特色。
徠卡M6被不少徠卡迷認為是僅次于M3的經典機型。不僅是因為它是徠卡M系列中唯一一款全鈦機身的的相機,同時還被譽為:“相機史上最強大的連動測距相機”,也是徠卡相機銷售史上銷量最高的一款機型。而徠卡M7我們則可以看成是M6的電子化版本。徠卡M7采用電子蟲豸的橫走式快門、增加了光圈優先的AE曝光模式、具有快門后幕閃光功能、增加了超高速閃光功能、配備了DX代碼識別系統、取景窗內可顯示某些拍攝信息。這些都給我們帶來了不小驚喜。
隨著數碼相機突飛猛進地發展,靠精益求精、一絲不茍,推出款款手動對焦傳統相機的徠卡漸漸脫離了大部隊前進的步伐。數碼相機大行其道搶奪了大部分的影像器材市場。而徠卡由于精工細做居高不下的價格,也讓不少攝影愛好者望而卻步。徠卡公司生產的高品質、昂貴的相機,每一個平面、按鈕、接縫都一如既往的完美,但為了適應數碼時代,徠卡也必須為了生存而戰。
和松下合作后,徠卡借助以電子產品見長的松下電器推出了數款極具徠卡韻味的復古數碼相機。我們通過比較不難發現,C-LUX1、D-LUX3、V-LUX1、DIGILUX3就是松下FX01、LX2、FZ50和松下首款單反數碼相機L1的徠卡版本。不管在功能、特色還是外觀設計上,徠卡都照搬了松下的機型,換上自己的全金屬LOGO,就成為了徠卡全新數碼相機。然而高出松下機型好幾千元的價位讓不少消費者不敢恭維。一個徠卡品牌LOGO就使得徠卡的數碼相機和松下的數碼相機有那么大的價格,想必很多消費者都不得其解,或許就這就是所謂的品牌效應吧。
C-LUX1采用了600萬像素CCD,配備了3.6倍光學變焦鏡頭,廣角端達28mm,機身背面搭載2.5英寸LCD顯示屏,是松下集廣角、防抖、微距、輕薄、大屏幕于一身的FX01的徠卡版本。D-LUX3采用了16:9規格CCD,是松下推出的千萬像素16:9CCD的LX2的徠卡版本。采用4倍光學變焦鏡頭,同樣具有MAGE O.I.S.防抖功能。配合16:9CCD,機身背面的LCD也采用了2.8英寸16:9規格。給用戶更大的視覺享受。
V-LUX1則由松下FZ50貼牌而來,采用千萬像素CCD和12倍光學變焦徠卡鏡頭,具有松下特色的MAGE O.I.S.防抖功能。而DIGILUX3則來自于松下單反數碼相機DMC-L1,同樣是4/3系統的忠實擁護者,采用750萬像素Live MOS,可以實現LCD取景,只是在外觀上采用了更加接近徠卡M系列的設計。然而松下L1的售價已經讓人很難高攀,徠卡DIGILUX3香港地區售價曾高達20000元的。
徠卡眾望所歸的M8數碼版終于眾星捧月般上市了,成為徠卡進軍數碼領域的有力武器。M8使用了APS-H畫幅千萬像素柯達CCD,放大倍率為1.3X。最高快門速度上,M8由原來M7的1/1000秒提升至1/8000秒,測光也多出一組非TTL式測光表,使得在與機器內的TTL測光比較后,得出更加準確的數據。M8在保證了原有的全手動設計的基礎上,還保證了和1954后制造的徠卡鏡頭兼容性,M8的鏡頭接口上配備了6個感應點,只要接上同樣擁有6個黑白觸點的鏡頭,便可取得鏡頭型號等資料并加入EXIF信息內。應該說,徠卡M8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徠卡數碼時代,不同于以往松下的貼牌設計,M8更具有徠卡獨特的韻味。不過香港上市價格高達20000元港幣。
09年Leica推出了全畫幅的M9,機身大小和M8一樣,但是兼容的鏡頭數量多了,廣角鏡更派上用處了,這款取自Kodak的1900萬像素CCD讓leica M Digital得以進步。初始售價約六萬五千多人民幣。
徠卡相機堅固、耐用、性能優異的特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得到充分體現。徠卡成了軍用相機的首選,是當時戰地記者的重要拍攝工具。全球各地戰火不斷、環境惡劣,輕便、堅固的徠卡135相機成了他們的得力助手。但時代發展,如今的世界早已遠離紛飛戰亂的年代,更多輕便小巧、價格適中的數碼相機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奢華的徠卡漸漸成為了收藏柜中的珍品。
作為攝影愛好者,我們自然更希望徠卡能夠在數碼時代中發揮出更好的風采,源自德國的嚴謹和精良的做工,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追逐的焦點。或許徠卡也在努力改變這一現狀。希望徠卡的不再只是擺放在柜子里的收藏品,能夠給我們帶來全新意義的徠卡。
1819 在瑞士Aarau成立Kern公司
1921 在瑞士Heerbrugg創立Wild公司
1970 在新加坡成立第一家國際性工廠
1986 與德國Leitz合并,成為Wild Leitz集團
1988 Wild Leitz收購瑞士Kern公司
1990 與英國Cambridge儀器公司合組Leica集團
1994 收購美國Magnavox公司GPS部
1997 徠卡集團分為相機、顯微鏡系統和測量系統三個獨立公司
與美國Helava合組LH系統公司
與ESRI戰略聯盟
2000 徠卡測量系統在瑞士上市
購買美國Cyra公司少量股份
增購加拿大NovaLIS股份達到(31%)
2001 收購美國Laser Apgnment公司
收購美國Cyra公司
購買德國AED公司部分股份(25%)
收購LH系統公司
美國ERDAS公司并入Leica
徠卡業務系統劃分為六大業務部門:
工程測量系統、地學空間影像測量系統、大眾測量系統、
工業測量系統、HDS高清晰測量系統和特種儀器系統
2003 收購澳洲Tritronics公司
2004 成立徠卡測量系統(上海)有限公司
成立徠卡測量系統(武漢)有限公司
徠卡測量系統在測量解決方案的創新設計方面擁有近200年的歷史,其
產品和服務深受全球專業人士信賴,能夠幫助用戶采集、分析和顯示空
間信息。徠卡測量系統以廣泛的產品系列而享有盛譽,這些產品能準確地采集信息、快速建模、輕松進行分析,還能通過3D方式顯示空間信息。每天使用徠卡產品的用戶都充分信賴產品的獨立性,以及它們提供的高價值和出色的客戶支持。徠卡測量系統是一家全球性公司,總部位于瑞士Heerbrugg。徠卡測量系統在全球28個國家擁有3,500多名員工,在全球120多個國家擁有數百家合作伙伴,并通過他們為全部數萬名用戶提供支持。徠卡測量系統在瑞士證券交易市場掛牌上市。
徠卡顯微系統(Leica Microsystems)是具有160余年悠久歷史的德國著名的光學制造企業,也是同行業中唯一能夠同時提供顯微鏡、圖像采集產品、圖像分析軟件的廠商。徠卡顯微系統是全球創新顯微鏡學,顯微攝像,及軟件解決方案的領導者,提供宏觀,微觀及納米結構的影像及分析服務。
徠卡顯微系統包括:
徠卡病理系統 (LeicaBiosystems)是徠卡顯微系統中的,解剖病理學解決方案和自動化領域的全球領導者,努力推動癌癥診斷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徠卡病理系統(LeicaBiosystems)為病理學家、組織學家以及研究人員提供一套完整的產品,能夠滿足他們在病例流程中每一步的需求。從試片制作和染色到成像和報告,幫助提高工作流程的效率,讓患者更快地收到結果。即便載片再多,Leica易于使用并且始終可靠的產品能夠始終提供診斷清晰度,從而為患者提供值得信賴的結果。
產品分類:
消耗品:確保實驗室操作安全高效地進行,包括包埋盒,染色等
組織處理:內置的安全性能以及試劑質量控制功能,能夠更好的保護樣品,確保準確的脫水結果。
包埋:出色的切片源自謹慎地包埋。正確的組織定位、避免出現熱損壞并創造出理想的組織塊形狀。
切片:準確的診斷有賴于精確的切片。精確的切片依靠正確類型的切片機。主要包括轉輪式切片機、平推式切片機、振動式切片機、冰凍式切片機。
常規染色蓋片機:清晰的染色、強大的試劑、精密的染色機和良好的操作。
Leica/徠卡品牌擴展信息:
徠卡是德國精密加工制造業的典范,也深入成為德國文化內涵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悠久的歷史發展中,徠卡持續關注發明新的應用工具以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覺體驗,其典型代表包括一系列著名的相機和鏡頭系統,高超的運動光學和激光測距望遠鏡和測距儀及步槍瞄準鏡。
這些產品打破感官的自然限制,開辟人類視覺和洞察力的新維度。無論在膠片與數碼拍攝模式下,徠卡的品質都自成一家。出色質量的系統和直觀的控制提供了優質圖像,也為使用者提供無與倫比的創作自由。由此,徠卡成功將意象轉換成個人創作。

徠卡的品牌傳奇和高成就都來源于優良的徠卡鏡頭。它們都為最終膠片和數碼攝影而生,通過精密生產與精心制作而成的杰作:實用、便攜、符合人體工程學理念與現代尖端工藝同步。這便于我們去捕獲富有意義的時刻。由徠卡鏡頭拍攝的圖片質量不僅以其對比度、分辨率、豐富的色彩及高度還原的品質而享有盛譽,也展示了徠卡產品在設計、性能和捕獲自然景物等方面的能力。
Leica/徠卡品牌其他信息:
徠卡Leica成立于1907年德國,世界頂級鏡頭品牌,旗下主營相機,相機配件等產品。
在“數碼商城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1名。
在“濾色鏡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2名。
在“數碼家電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2名。
在“相機帶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3名。
在“取景器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3名。
在“卡片數碼相機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3名。
在“相機肩帶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3名。
在“中畫幅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3名。
在“無反數碼相機十大品牌排行榜”中獲得第3名。
官方網站:https://www·leica-camera·cn/
聯系電話:400-993-3320
聯系地址:上海市市轄區黃浦區太倉路233號新茂大廈6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