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最難考的大學_文科專業最難考高校_中國最難考的十所文科大學:全國文科最難考的十所大學名單如下: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南
全國文科最難考的十所大學名單如下: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北京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路,創辦于1898年,是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北大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為將北大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了一所以文理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查看詳細
清華大學簡稱“清華”,始建于1911年,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學校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查看詳細
中國人民大學位于北京市海淀區,創辦于1937年,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設有35個學院,另設有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深圳研究院等,開設本科專業82個,碩士學位學科點193個,博士學位學科點137個,形成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研究生教育為重點、繼續教育為輔助的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學科發展體系。查看詳細

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創建于1896年,是中國歷史較為悠久、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屬并與上海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上海交大現有徐匯、閔行、黃浦、長寧、浦東等校區,總占地面積300余萬平方米。學校現有本科專業75個,涵蓋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等多個學科門類。查看詳細
浙江大學簡稱“浙大”,創立于1897年,是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211工程”、“985工程”。學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曾培養出厲綏之、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查看詳細
復旦大學創辦于1905年,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院校。上海醫科大學前身是1927年創辦的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2000年,復旦大學與上海醫科大學合并。復旦大學建有上海數學中心、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等基地,其中中國研究院入選首批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單位,馬克思主義學院入選首批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大學智庫論壇”秘書處落戶復旦,入選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培育高校。查看詳細
武漢大學創辦于1893年,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武漢大學學科門類齊全、特色明顯,涵蓋了哲、經、法、教育、文、史、理、工、農、醫、管理、藝術等12個學科門類。武漢大學占地面積5195畝,校園環境優美,風景如畫,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大學”。由于每年春季櫻花盛開時都會吸引全國數百萬游客前來賞花,因此也被譽為中國最美賞櫻花勝地之一。查看詳細
南開大學位于天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高校,入選國家“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為國際公立大學論壇成員。查看詳細
南京大學簡稱“南大”,創辦于1902年,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中央直管高校,位列“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南京大學擁有仙林、鼓樓、浦口、蘇州四個校區,有31個直屬院系,88個本科專業;不斷深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改革,積極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國際視野的未來領軍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查看詳細
北京師范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雙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國家“七五”、“八五”首批重點建設十所大學之一;為“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中國高校行星科學聯盟、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大灣區物流與供應鏈創新聯盟成員。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