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是人類科技發展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由于我國煤炭生產與消費企業分布較為分散,行業集中度偏低,為不同規模的煤炭流通服務商提供了生存空間。然而,山西作為“煤炭業”的龍頭,也漸漸開始走“下坡路”了,在經濟與市場上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2025-2025年中國煤炭行業市場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山西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為5.5%、6.1%、5.6%,均低于同期全國增速。業內人士分析,煤炭形勢急轉下滑,山西經濟下行壓力大在意料之中。但可喜的是,“轉型指標”開始向好,為山西經濟提升了信心。
作為山西經濟轉型試金石的非煤產業高位增長。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在億元投資的大項目中,非煤產業投資同比增長超過20%,而煤炭工業項目投資出現負增長。一升一降后,非煤產業和煤炭產業投資比例達到75。8:24。2。
煤炭吸引力下降,新興產業開始吸引企業家的眼球。官方數據顯示,這個煤炭大省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投資近4000億元,逼近全省固定資產投資比重的一半。

據悉,今年山西把戰略新興產業的培育重點鎖定在節能環保產業、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特色潛力產業四大類。以節能環保產業為例,這個污染大省爭取今后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15年總產值達到1600億元,形成10家左右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節能環保服務企業。
同時,民間投資生機勃勃。2008年山西啟動煤炭資源整合,海量的民間資本從煤炭領域退出。幾年來,山西出臺政策引導民間資本留在山西,為當地的經濟轉型作出了貢獻。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山西省民間投資保持高位增長,在億元以上投資項目中,民間投資增速高達40%,所占比重持續上升,而國有投資占比跌破50%。這基本延續了近三年來民間投資增速超過30%的好勢頭。
2025年開始至“十三五”階段,國內煤炭行業大規模并購可能逐步展開。同時,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實和實施,政策的推動將使包括山西、陜西、山東、貴州等在內的多個產煤大省在兼并重組方面都將提速。與此同時,煤炭企業的并購重組、產業升級,也將為煤炭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據一位即將參加2025煤炭形勢分析會的人士預測,隨著兼并重組機遇期的到來,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趨勢將延續,在資金、管理、銷售等諸多方面具備優勢的煤炭龍頭企業與落后小煤企之間兩極分化的產業格局也將持續數年時間。
更多煤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煤炭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