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化工資訊網8月19日訊:
困擾合肥市民多年的“臭雞蛋味”將飄散,化工污染問題將在未來5年內得以解決。昨日,總投資114億元的中鹽合肥化工基地項目在肥東縣開工建設,這意味著市屬化工企業大搬遷正式展開,包括紅四方、氯堿集團等化工企業都將陸續“出城”。
市區將消除安全隱患
合肥市的化學工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支柱產業,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合肥市有關環保專家介紹,化工企業一向是污染排放大戶,而且原料復雜,多為化學品,這些企業“蹲在”市內,對周邊的生態環境總是個威脅。而且,隨著城市的發展,這些企業周邊的民居、商鋪日漸增多,關于水臟氣臭的投訴也不少。一直以來,都有坊間議論,希望將這些化工企業搬出城區。
除了污染隱患問題,這些化工企業布局分散,資源難以共享。另外,部分企業的產品結構不合理,附加值低,已經不能適應合肥市現代化大城市的建設需要。因此,合肥市決定啟動“化工企業搬遷”項目,將原本分散的化工企業搬離主城區。
去年10月,中國鹽業總公司和合肥市政府簽訂協議,出資重組合肥市屬化工企業,并負責化工企業環保搬遷及化工基地建設。
“不讓污水流入巢湖”
新的化工基地位于肥東縣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
昨日的開工儀式上,也有當地居民悄悄議論,化工企業來了,是不是污染也要來了?對此,中國鹽業總公司表示,中鹽一直對環保高度重視,也舍得在環保設施上投入。中鹽自信能將廢渣、廢氣等廢棄物“吃干榨盡”,做到“零排放”。
環保專家說,各企業搬遷后,是將原本分散的污染集中起來,更有利于污染治理。同時,企業間可以發揮產業集聚效應,實現一家企業的廢物成為另一家企業原料的目標。
合肥循環經濟示范園管委會主任王華波也說,園區絕不搞成小化工聚集地,也不會讓污水流入巢湖。據介紹,經過3年發展,園區的環保設施已經初顯規模。今年12月,園區污水處理廠可以投入運營,這是我省規模最大的工業污水處理設施之一。針對中鹽項目排放的廢水性質,園區還建設了長約5公里的專用地埋式排污管網。
5年內將陸續搬遷
記者昨日了解到,規劃總投資114億元的中鹽合肥化工基地項目計劃5年完成,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2.4億元、利稅23.6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個。
2025年前,將完成項目新建和海豐、紅四方、錦邦、天辰股份等企業搬遷擴建,實現百萬噸級復合肥、百萬噸級純堿、30萬噸級氯堿,以及規模較大的系列農藥和精細化工系列產品生產。新項目將借助中鹽的資金優勢,依托我省豐富的鹽資源,通過產品鏈的相互銜接和廢棄物綜合利用,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可比原廠區下降25%。
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一期項目投資額61億元,于2025年正式開工建設,3年完成,達產后預計將實現銷售收入85.9億元、利稅11.87億元。二期項目投資額53億元,于2025年正式開工建設,達產后預計將實現銷售收入66.5億元、利稅11.73億元。
更多化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化工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