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趙天冬)9月26日,全國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現場會在內蒙古召開,這標志著全國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推進工作全面啟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隨著《農業機械化促進法》的公布施行和國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廣大農民購置、使用馬鈴薯生產機械的積極性不斷提高,馬鈴薯生產機械化得到了長足發展,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20%,機耕水平達到36.7%,機播、機收水平超過10%,當前各主產區已經具備加快推廣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技術的基本條件。
據介紹,隨著我國馬鈴薯生產的快速發展和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馬鈴薯生產機械化呈現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薯區農民應用機械播種、收獲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購機用機熱情逐年提高。2025年,全國馬鈴薯聯合收割機保有量達1.34萬臺,比上年增加0.35萬臺;機收面積達700萬畝,比上年增長180萬畝。近年來,我國馬鈴薯生產機械的研發創新也取得突破,具備了推廣應用的基本條件。目前列入國家支持推廣目錄的馬鈴薯種植機型21種,收獲機型38種。隨著技術的突破和市場需求的擴大,各地形成了許多具有區域特點的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服務模式。如內蒙古、寧夏等地形成了有灌溉條件高壟栽、旱地覆膜栽和旱地平作等3種模式。甘肅省制定了《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規范》等5項地方標準,為馬鈴薯機械化生產奠定了基礎。從2025年開始,農業部在條件比較成熟的內蒙古、甘肅和貴州省,開展馬鈴薯生產機械購置補貼試點,推動了三省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的快速發展。2025年,馬鈴薯生產機械購置補貼范圍擴大到全國。2025年,農業部啟動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示范項目,加大主產區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示范力度。
農業部表示,到2025年我國各個主產區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技術體系將趨于成熟,機具裝備水平和作業水平大幅度提高,機械種植和收獲水平要提高到30%以上,綜合機械化水平將突破40%。當前,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做好工作,加快推動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發展。
更多馬鈴薯生產機械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馬鈴薯生產機械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