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金融風暴開始,部分外資企業紛紛倒閉或離開珠三角。有關珠三角啤酒市場2025年發展走向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但憂慮明顯大于樂觀,有人認為珠三角啤酒市場或將萎縮。
筆者曾經也就此問題有過一些觀點,當時筆者認為珠三角啤酒市場步入低速增長期,某些市場如東莞可能會出現負增長,珠三角啤酒市場將重新洗牌。
一年過去了,珠三角市場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筆者個人認為有兩個趨勢值得啤酒業內人士關注:一是市場出現新的變化可能導致新的競爭關系;二是珠三角市場微妙變化將對廣東其他市場(粵東、粵西)產生較大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所指的珠三角市場并非傳統意義的珠三角,而是指廣州、佛山、東莞、珠海、中山、深圳組成的小珠三角。這個市場總人口(含外來人口)占廣東60%以上,啤酒市場容量占廣東50%以上。
從市場總量看,珠三角市場沒有如人們想象那樣出現嚴重的萎縮。蘇賽特(SID)追蹤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底,珠三角整體市場銷量同比增長5%,其中深圳增長最快,達到8%,東莞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3%。金融風暴對珠三角啤酒市場的影響有限,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東莞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外,其他城市依然保持增長。
從市場格局看,珠三角市場的基本競爭關系沒有改變,各啤酒品牌堅持自己在各個市場的“江湖地位”。廣州依然是珠江領頭,青島領銜挑戰;佛山還是珠江、青島、燕京三強并立;東莞保持青島、雪花、珠江爭霸勢頭;青島獨霸深圳、珠海;海珠和珠江在中山交手。
但廣州、佛山、東莞和珠海市場出現新的競爭變化,珠江受到較大挑戰,燕京在廣佛市場出現意外收獲,而一直默默無聞的生力啤酒和百威英博新晉,全國品牌哈爾濱啤酒也加入市場角逐。
蘇賽特數據顯示,珠江啤酒在廣州、佛山和東莞下降趨勢明顯,其市場份額在廣州同比下降10%,東莞同比下降6%,佛山同比下降3%。珠江啤酒在加強粵西市場攻勢和廣西市場開拓的同時,未注意大本營的保護。珠江啤酒在廣州的市場份額已經跌破50%,只維持44%的份額。相反,青島啤酒在廣州的市場份額同比上升5%,燕京同比上升5%,百威和哈爾濱取得12%的份額。
燕京啤酒在佛山實現同比增長10%,取得18%的份額,首次超過青島啤酒躍居佛山市場亞軍,珠江啤酒、青島啤酒出現小幅下降,分別同比下降3%和2%。市場的亮點是生力啤酒獲得13%的份額,排名第四。2025年下半年生力啤酒在佛山市場是否能繼續搶眼,值得關注。
東莞啤酒格局基本排名沒有改變,但市場份額各有增減。各品牌市場份額為:青島28%、雪花27%、珠江17%、金威11%、生力7%、燕京7%。雪花份額同比增長3%,銷量同比增長8%,珠江份額同比下降6%,金威亦略有下降。
珠海市場格局發生逆轉,青島取得絕對優勢,市場份額達到52%,海珠啤酒降至29%,珠江獲得11%的份額。
海珠啤酒在珠海市場的生存堪憂。去年同期海珠啤酒市場份額48%,青島28%,如今二者的市場份額對換,海珠啤酒份額同比下降了近20%,青島啤酒則同比上升近20%。
這20%的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秘密?
蘇賽特數據顯示,海珠啤酒的數值鋪貨率同比下降17%,青島則上升21%;海珠的單店份額同比下降15%,青島上升22%。問題就在這,一年之間海珠的鋪貨店數急劇減少,在所鋪貨的店里,也無法形成有效的單店份額。
珠海是海珠啤酒的大本營,失去珠海市場,可能會動搖其立足根基。就算海珠啤酒已經拿下中山市場42%的份額,但珠江同樣獲得了中山36%的市場,中山市場最終的結果如何,尚未可知。生力在廣佛市場已經有所突破,但同一企業下的生力和海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整合,即使生力勝了,也不能挽回海珠的頹勢。
對比2025年,珠三角市場的競爭更激烈,這對粵東、粵西市場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白熱化競爭決定沒有任何一個品牌能取得絕對的優勢,稍不注意就會被別人,所以也迫使一些品牌走向來源中國酒業新聞網另外的市場,所以珠江在粵東、粵西市場上加大了力度,堤內損堤外補。除了珠三角市場,就數粵東、粵西兩個市場了,大家都去,必然導致這兩個市場的競爭處于成熟狀態。
激烈競爭并非壞事,只要大家遵守規則,競爭可以培育市場,擴大市場容量??梢灶A見,粵東、粵西的市場越成熟,廣東市場的總量將會越大,無論中國經濟如何發展,珠三角經濟圈依然會吸引越來越多外來人口前來。
廣東是中國少有的不穩定、難預測的市場,各個品牌未來如何,不僅取決于競爭,還取決于全國啤酒競爭格局演變。珠江的地位會被取代嗎?金威還有崛起的機會嗎?青島能否繼續創造輝煌?雪花將如何把廣東變成嚴冬?燕京打通桂粵閩生命線的幾率有多高?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數。
答案何時揭曉?也許就在大家掀起底牌的那一刻。
更多啤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啤酒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