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紅提葡萄質量好、果粒大、無公害、易儲藏,我從2025年開始每年都來定點收購。”今天,來海陽發城鎮忠厚村采購的江蘇果商介紹說。果農王永堂喜滋滋地告訴記者:“今年的紅提葡萄雖然受霜凍影響產量有所下降,但價格很可觀,我種的4畝葡萄大約能收入7-8萬塊錢。”
如今在海陽市,“林果村”、“蔬菜村”、“畜牧村”、“水產村”……已成為致富專業村的代名詞。近年來,該市大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逐步形成了村村有特色、鎮鎮有品牌的產業化特色。
為推動特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海陽出臺優惠政策,對新開發的經濟林果集中方給予50%的苗木款補貼,對新上的標準化蔬菜大棚和規模化畜牧小區給予1000元補貼,并安排專項資金優先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開展技術引進改造,并對新建、擴建農產品加工企業給予貸款貼息補貼。目前,全市經濟林果達到42萬畝,標準化畜禽飼養場1146個、畜牧小區244個、蔬菜大棚20萬畝。今年又設立了茶葉發展扶持基金,新增茶園9個,新栽茶葉面積700多畝,全市茶園總面積達到近3000畝。
龍頭企業不僅可以把一家一戶的小作坊變成規模經營的大基地,而且可以促進企業規模發展,達到企業營利、農民增收的雙贏。海陽市黃海水產有限公司通過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生產模式,帶動周邊漁民發展工廠化養殖大棚616個,直接增加農民收入8000多萬元,成為膠東半島重要的工廠化水產養殖基地。六和種雞、大韓植物油等一批農字號龍頭企業的相繼建成投產,帶動了周邊100多個村莊搞起了訂單農業,發展高標準農業生產基地15萬畝。
東村街道邢家村是全市有名的養豬專業村。該村2025年5月成立生豬產銷合作社,與煙臺喜旺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產銷協議,種豬和業務技術均由公司統一提供,育肥豬由公司統一收購。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周邊村莊發展起養豬專業戶200多個、規模化養殖小區5處,入會社員增加到200多戶,每年可創利400余萬元。如今,在眾多協會的牽動下,海陽市已催生了70多個像邢家村這樣的畜牧養殖專業村,成立各類專業合作社158家。
質量催生品牌,品牌提升效益。近年來,海陽市深入開展“農產品品牌建設年”活動。目前,全市已有184種農產品獲得無公害農產品標志,6家企業申請加盟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如今,石家泊的白玉黃瓜、留格的網紋瓜和綠茶、沽頭的稻米、何家的縊蟶……已身掛“護身符”,進入了全國各大城市的超市、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