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公布的《純堿行業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從生產布局、項目規模、節能減排、產品質量等多個方面對新建純堿項目和現有純堿企業提高了標準。近日,中國純堿工業協會理事長底同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該準入條件設置的門檻較高,目的在于抑制當前純堿行業產能過剩和持續膨脹。
據底同立介紹,目前我國純堿年產能大約2100萬噸,而國內需求量在1600萬噸左右,出口約200萬噸,產能過剩情況嚴重,導致行業復蘇減緩、貿易摩擦風險加大。即使這樣,一些地方或企業對純堿項目的投資熱仍未降溫。與此同時,目前我國純堿企業年生產規模從10多萬噸到300萬噸大小不一,能耗水平也差距甚大,重質純堿產量僅占純堿總產量的39.34%。
底同立稱,該準入條件是針對目前的行業狀況而提出的,重點在于抑制純堿行業產能過剩。其所涉及的標準先進,現有生產企業難以全部達到這些標準,新建項目全部達標也有難度。
準入條件規定,中、東部地區,東北、華北、西南地區,不再審批新建、擴建氨堿法純堿項目和不同時具備靠近能源產地、有自備鹽場并能保證原鹽自給、靠近純堿和氯化銨市場、交通運輸方便等條件的新建、擴建聯堿項目。西北地區不再審批新建、擴建的聯堿項目和不同時具備靠近能源、原料、水源以及沒有渣場基底防滲、防漏、不污染地下水源和沒有全面實現堿渣綜合利用等條件的新建、擴建氨堿項目。
準入條件設立了新建項目規模門檻:氨堿廠設計能力不低于年產120萬噸,其中重質純堿不得低于80%;聯堿廠年產不低于60萬噸,重質純堿不低于60%;天然堿年產不低于40萬噸,重質純堿不低于80%。準入條件還具體規定了新建、擴建項目的綜合能耗指標和水循環利用率須達到95%以上,這兩項指標要求現有的純堿生產企業須分別在2025年和2025年前達到要求。據悉,該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12月18日。
更多純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純堿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