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出擊 標本兼治
廈門局開展進口食品安全整頓成效顯著
廈門檢驗檢疫局在“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中,大力開展進口食品安全專項整頓活動,有力維護了國內消費者權益,取得顯著成效。
今年1~11月,該局累計檢驗進口食品5029批、35.95萬噸和2.7億美元,共檢出不合格進口食品65批、544噸,貨值達104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2.7%、72.7%、134.8%。發現的49條食品風險信息中6個引起了國家質檢總局高度重視,被作為專項預警信息向全國發布,對進口國相應加強抽檢,及時避免了不安全因素擴散。這期間,還首次受理了不合格食品進口復驗申請,3批涉案脫脂乳粉共計1.5萬袋近400噸,最后經復驗檢測與初驗結果完全吻合,被依法禁止進口。
拉網檢查。廈門局所轄東渡、海滄是目前福建省進口食品品種最多、數量最大的兩個重要港口,進口食品批次約占福建省八成。該局食品處、動植處會同海滄局東渡辦,加大清查把關力度,全力提升進口不合格檢出率。對廈門檢區進口食品質量狀況實施100%摸底。強化進口食品貿易和質量狀況分析,重點分析進口大宗和敏感食品情況。分析內容涉及各類產品乃至全行業質量隱患,初步把握了全檢區進口食品貿易和質量狀況,實現了有的放失、重點監管。重點檢查一線執法能力。檢查內容包括執行進口食品檢驗監管規章制度和口岸監管、技術保障、突發事件應對等三項能力建設情況。檢查發現問題時,及時督促解決,要求一線監管人員思路要清晰、依據要明確、監管要到位。加大非法進口食品核查、突出落實高風險食品網上核查,先后完成美國、智利、法國等9個國家輸華肉類產品衛生證書網上核查,有力防范了非法進口食品的風險。
完善機制。該局周密地制定風險信息管理方案,組建了風險信息管理小組、風險評估專家小組,形成由檢企各方共同組成的風險管理體系,規范信息監測、收集、分級、報送、研判、處置、通報等各個環節,做到早預警、早研判、早處置。對外,突出企業是質量第一責任人理念,建立進口食品收貨人信用信息動態評價和監管機制、進口食品衛生監督抽樣送檢項目清單動態管理機制,組建出口企業風險信息預報隊伍。現在,廈門檢區已基本形成不合格食品、化妝品月上報制度。一旦檢出不合格食品,各分支機構在24小時內迅速上報主管處室,重要風險預警信息也在24小時內第一時間上報國家質檢總局。
筑牢防線。嚴格把好進口準入初審、預包裝標簽檢驗、到岸質檢和不合格跟蹤等四道防線。會同地方工商部門開展流通市場進口食品專項檢查,對進口商、代理商、收貨人全面落實備案制度,未取得國家質檢總局進口食品審批證書者一律不準進口。將標簽檢驗與食品檢驗相結合,首次進口的預包裝食品100%實施標簽符合性檢測,今年1~11月,累計完成1891個進口預包裝食品標簽備案、49種進口食品241個項目重點監控檢測。對做出退貨處理的食品及時出具處理通知書并通知海關、視情開展退貨現場監督,做出銷毀或進口商申請銷毀的實施監督并準確取證,不合格貨物允許技術處理的也嚴格按標準重檢、未經檢驗合格不予放行。
更多食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食品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