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日前發表題為《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講話后,“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市場重點關注的領域,這其中,生物醫藥行業榜上有名。
在132家央企中,醫藥類企業占的數量并不多,但在整個央企整合的大潮中,醫藥行業卻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國藥集團、上實集團、華潤三家央企的帶動,使得一大批地方醫藥國企的產權整合開始加速,“大央企”時代的醫藥行業開始呈現出“拳頭帶動身體”的健康發展態勢。
今年最引人關注的醫藥類企業重組無疑是央企國藥集團與中生集團的聯合重組,9月16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經國務院批準,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與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實行聯合重組。
對于以醫藥分銷業務為主的國藥集團而言,此番重組完成,不僅將國內最大的疫苗和血液制品龍頭企業攬入懷中,還踐行了兩年前通過并購加強工業板塊的諾言,離科工貿一體化的大型醫藥集團再進一步。年收入超過500億元的國藥集團就此確立了“央企醫藥平臺”地位。有關專家稱,未來幾年,中國醫藥產業將形成以國藥集團、華潤集團和上實集團為主的三足鼎立的局面。
與國藥集團相比,華潤集團的整合之路顯得一波三折。華潤作為最早提出打造央企醫藥產業平臺的藥企,因上藥和北藥的“不買賬”而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雖然早在2025年底,國務院國資委官方網站就披露,三九集團正式并入華潤集團,但直到今年11月12日,華潤才正式對三九集團進行了名稱植入,并與山東國資委談判欲收購國資委所持有的東阿阿膠股份,華潤有意將三九作為其整合集團醫藥資產的平臺,在與國藥與上藥三者之間的博弈中完成央企航母夢。
上實集團和上藥集團醫藥的資產重組也于下半年塵埃落定。上海醫藥通過吸收合并、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打造“新上藥”,基本實現上實集團和上藥集團醫藥產業的整體上市。
“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將一次性注入73.85億元資產”,據專家分析,新上藥工業板塊將涵蓋化學原料藥及制劑、中成藥及中藥飲片、生物制品、保健品及醫藥器械等業務領域;商業板塊將依托華東地區獨特的區位龍頭優勢,不斷發展醫藥分銷及醫藥零售業務。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上海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明方表示,“重組后的‘新上藥’,將成為國內醫藥類上市公司的龍頭企業,并將以超過250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全國醫藥企業第2名。”
在三大央企巨頭的帶動下,地方醫藥企業的產權整合開始涌動。西南合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今年6月向北大國際醫院集團非公開發行約4287萬股,購買其持有的大新藥業90.63%的股權。重慶大新藥業是北大國際醫院集團內較為優質的醫藥資產,注資對西南合成的業績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方正集團的最新產業布局中,西南合成是作為旗下龐大醫藥類資產整合的大平臺考量的。”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李陽告訴記者。
在地方藥企重組的過程中,醫藥企業的跨行業重組同樣風起云涌。青海三普藥業向控股股東遠東控股發行30743萬股股份,收購3個從事電纜業務子公司100%的股權。在整體上市后,三普藥業將成為電纜主導的新型業務結構,逐步成為新的行業龍頭。
今年7月,成都中匯醫藥向其第一大股東邁特醫藥的控股股東怡和集團出售其全部資產和負債,與此同時購買鐵嶺財京的100%股權,中匯主營業務將變更為土地一級開發和市政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及運營。通過本次重組,中匯醫藥的盈利能力將因此得到明顯改善,屆時其將正式“變身”為城市運營商。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