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兩會”中,來自山西的全國人大代表、同煤集團董事長吳永平總是以建議之多、所涉內容之廣受到本報記者的關注。今年的“兩會”,他又帶來了十三條建議。轉型問題、民生問題、行業問題一一囊括。在這些問題中,記者發現,煤炭企業關注的不只是重組整合。
棚戶區改造首當其沖。作為解決低收入困難群體住房、平衡房地產市場供需的重要組成部分,礦區棚戶區改造住房近年來受到高度重視。同煤集團從2025年啟動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棚戶區改造工程(簡稱“兩區”工程),一、二期工程已建成6萬戶居民住宅。根據實際情況,吳永平代表建議國家盡快明確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的房屋權歸屬、房屋維修基金由誰交納及交納比例。
同時,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和棚戶區改造的政策差別也導致了基層實際操作中的不少困擾。“國家對棚戶區的投資占棚戶區計劃投資的20%,與國家對采煤沉陷區的投資比例相差很大。不僅使企業特別是職工承擔了更多的費用,而且給拆遷安置工作帶來了很多困難。”吳永平告訴記者。
談完住房就談“錢袋子”。對于今年各方熱議的個人所得稅問題,吳永平的針對性更為明確,一是建議調高個稅起征點。由目前2025元調整為3000元。二是實行差異化個人所得稅制,針對煤炭等艱苦行業,將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到5000元。三是煤礦工人收入中的井下艱苦崗位津貼(井下津貼、夜班津貼)和井下保健津貼等屬于特殊作業環境下的補償津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煤礦職工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多為單職工家庭,供養人口多。”談起以上建議的初衷,吳永平十分動情,“由于煤礦職工收入和待遇長期以來始終偏低,不僅不能與金融、電信等高收入行業相比,而且與同為能源行業的電力、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收入差距也不小,導致煤礦人才流失嚴重。”
說到人才,吳永平認為煤礦人才供需矛盾仍很突出。加上煤炭屬于高危、艱苦行業,人才短缺、流失甚至斷檔的現象進一步凸顯。對此,他建議對大型煤炭企業具備條件的自辦職工大學、技工學校等辦學資源在學歷認證、資格認證、資金投入、校企聯合等方面出臺扶持性政策,鼓勵煤炭企業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建立煤炭企業人才培養基地,培養更多的適用、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
同樣是“人”的問題,一方面高質量的煤炭專業人才缺乏,另一方面,老國有企業人員多、負擔重,以同煤集團為例,供養了20萬員工、70萬員工家屬,每年負擔辦社會費用約25億元。“必須充分考慮老企業社會責任重等因素,研究建立新老企業有差別的稅收政策,對就業人員達到相當規模的老企業在稅收上給予優惠,或者先征后返,營造更加和諧公平的競爭環境。”吳永平建議。
更多煤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煤炭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