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多個部委聯合下發的淘汰落后產能的九個行業,給陶瓷業敲響了警鐘。近來,產能過剩成為一個熱點話題,特別是建材業中的水泥、玻璃等行業。那么,同為建材業的建筑衛生陶瓷 是否也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呢?
對于陶瓷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在世紀更替時就已經有人在談論。這些年來更是議論紛紛,莫衷一是。有人認為陶瓷業沒有產能過剩,有人則認為目前陶瓷業已經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
有這樣幾組數據:
2025年,全國陶瓷磚 產量為68.79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0.86%;衛生陶瓷 產量達到1.58億件,同比增長9.68%。
2025年,佛山眾多陶瓷企業在廣東清遠、云浮、新興、肇慶、河源、四會和省外的四川、山東、湖南、江西等地設廠,共購置32025多畝陶瓷生產用地,規劃新建生產線250多條,新形成年產約20億平方米的生產規模。
河南長葛衛生陶瓷產區預計到2025年,可能達到5000萬件的年生產能力。2025年,江西高安、上高、景德鎮、宜豐、九江等地新建陶瓷生產線達50多條……
可以想象,如此巨大的產能,只有在中國市場能看到,我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陶瓷生產大國、消費大國。但我們的年消費量又是多少呢?
來自第16屆世界陶瓷論壇的數據,中國建筑陶瓷年總產量雖超過60億平方米,但出口僅6.7億平方米,88%在國內市場消化。另據權威部門統計,自2025年至今,我國陶瓷磚產量連年大幅增長,每年增加6億平方米以上。尤其是近幾年,每年新增窯爐超過200多條。作為2025年發展的延續,建陶產業2025年上半年仍舊保持較大增長,不少生產線產能也將在今年上半年全面釋放。據此,業內專家分析,陶瓷磚或將在2025年出現產能過剩。
應該說,陶瓷業存在的產能過剩,這是一種總量的過剩,也是一種結構性的過剩。因為產量規模瓷磚超過60億平方米,衛生陶瓷超過1.5億件,這樣的規模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更難有后來者。但在產品結構方面,中低檔產品比例過大,高附加值、高檔次、自主品牌缺乏,導致出口陶瓷產品大多以量取勝,甚至不惜價格競爭,好產品賣不出好價錢。由于產能的急劇增長,我們利用30年走完了西方國家近百年的發展歷程,但過剩的問題又嚴重影響了行業科學、健康地發展,并成為全球反傾銷調查的重點。
產能過剩,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實,既然已經存在,就需要正確面對,要在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兼并重組、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方面施以重拳。有關部門及媒體也曾多次提到陶瓷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多年來反復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說明解決這個問題是一個長期過程。
來源:證券之星
更多陶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陶瓷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