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自17日開始,有關“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顧明遠稱高考改革方案2025年實施,英語將退出統考”的報道成為關注熱點。對此,教育部發言人續梅昨日向記者稱,目前教育部仍在緊鑼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顧明遠本人亦稱“被媒體誤讀”。
5月18日,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來杭州,參加杭州師范大學主辦的第九屆亞洲比較教育學會年會。會上,他確認,全國執行高考新方案,不會在2025年,而是2025年。語文、數學在新高考里,分量加重,這是兩門必考科目。而英語,不再參加統一高考。
“教育部前天剛舉行相關會議,近期估計就要發文了。在新高考方案里,英語將改成社會考試。也就是說,英語不再和以前一樣,集中在6月7、8、9
日統一考試,而是由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成績和大學英語四六級一樣分等級,全國都如此。據了解,高考招生時,不同的學校會對英語提出不同的等級要求。不太會按照等級折算成分數,計入高考成績,而是以等級為主。”顧明遠說,社會機構組織的英語等級考試,不意味就是現在的高中英語會考。
“英語91分和90分,差別很大嗎?實際上沒多少差別,但計入高考成績后,兩個英語水平差不多的考生之間,就會差一個操場的人,以后這種情況不會出現,都按等級來了。”顧明遠說,語文數學將來是必考的,這兩門學科壓力會加大。將來出題也會出現變化,比如作文以后可能會考兩種,如寫申請讀國外大學這樣的應用文,以及現在的高考作文類型。
據發布的2025-2025年中國教育與培訓行業市場供需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了解到,高考改革了,相應高校招生也會發生變化。顧明遠透露,以后高校自主招生考試會增加,以后大學自主招生會偏重,你要學什么就考什么。亞洲比較教育學會年會今天繼續舉行,有關教育的討論也在持續。
已卸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的顧明遠,現任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近年來,顧明遠參與了關于高考改革的相關調研和方案論證。
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仍在完善中
據針對“高考改革方案2025年實施,英語退出統考”的傳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18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特別是高考改革事關千萬學子和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十分重要、十分復雜、十分敏感。目前,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緊鑼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方案力求充分考慮高考改革的復雜性、周期性和長期性,先試點后推廣,以積極穩妥地有序推進。”續梅說。“方案確定后,我們一定會及時發布,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則,方便考生和家長了解。”
專家:不能拘泥于考什么怎么考
“如果改了高考,大學招生仍然是以考代招,招考不分,可想而知高考就算改到
2050年也不行。”一名參與考試招生改革方案征求意見的高校人士表示,高考改革需要放在整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大框架下去思量,不能單純為改高考而改,“高考要考哪些門,哪些門要設多少分,是文理分,還是文理不分,高考一年要考幾次等,就是為改高考而改高考。”
另一名參與方案征求意見的高校人士舉例稱,他了解的方案意見稿中,有涉及外語、高中學業水平測試選考科目一年多次考試的內容,意圖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弊端,但如果還是以考試分數、等級代替高校對考生的評價,考生仍可能全力準備每次考試,不但無法減輕考生負擔,還可能變成“考考定終身”。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分析高考改革時,不能拘泥于單純的高考科目改革,他們希望能改變目前的集中錄取模式,以為改革成功奠定基礎。
前述高校人士介紹,目前高考招生制度本質就是以考代招、招考不分,“高考考完了,大學就只是完全按照高考分數、集中錄取,大學招的實際是分數,在分數背后,考生是張三還是李四,是擅長數學、物理,還是語文,完全不重要。”
“但招考分離也要完整解讀。”周洪宇表示,高考改革的突破口在于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但包括招考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等內容在內的運行機制是其基本保障。
更多高考行業研究分析,詳見《高考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