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是冬季的開始,這個時候天氣漸漸變冷,寒氣逼人,人們自然也不能忘記防寒保暖。那么立冬時節如何保暖呢?起居方面宜早睡晚起,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飲食上需增加熱量,補充維生素,增苦少咸。背、頸、腳、腰、胃等部位需要好好的保護,免受寒氣。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了解立冬保暖小常識吧。
立冬如何防寒保暖
一、藏 陽
冬天是四季的終結,但又是下一季的開始。古人認為,物表的陰氣盛行下,陽氣正在潛滋暗長。所以,要格外珍惜這生長的陽氣,怎么珍惜?藏陽!要怎么做?
1、宜早睡晚起
早睡可以養護陽氣,而晚起可以凝固陰精。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才有利于陽氣的生長。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適當睡個懶覺也是可以的,有利于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輕人要避免夜生活豐富,睡覺過晚。老人要避免晨練起得太早。
2、宜調養精神
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立冬過后,天氣逐漸轉冷,自然界中的許多動物開始冬眠,人的情緒也易低沉。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也是調養精神的好辦法。

二、藏 暖
立冬之后,天氣轉涼,衣著過少過薄,則耗陽氣;衣著過多過厚,則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入。因此立冬后的衣著起居,切記藏“暖”!藥王孫思邈也說“冬不宜……冒犯寒威。”所謂“冒犯寒威”就是提醒我們,立冬之后,千萬要注意保暖,把身上的暖氣藏起來。
1、暖背
保護陽氣。中醫認為,寒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應保暖避寒,老人尤其要暖好背。
2、暖頸
頸部充滿血管和穴位,而冬季又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所以立冬之后,盡量穿立領或者戴帽子的服裝,避免血管受寒,預防心腦血管等病。
3、暖腳
寒從腳生。立冬之后在睡前,堅持用溫熱水洗腳,并同時搓揉腳心,增進血液循環。
4、暖腰
腎主冬,又喜溫惡寒,所以要注意腰部保暖,每天早晚可以多按摩腰眼,來使氣血通暢。
5、暖胃
立冬之后,陰盛陽衰,冬季食補,養陽暖胃,以滋補為主,要注意供給蛋白質、維生素等食物。我們可以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老人由于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因素的影響,往往缺乏鉀、鈣、鈉、鐵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體尿量增多,使上述無機鹽隨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老人可多吃些含鈣、鐵、鈉、鉀等豐富的食物,如蝦米、蝦皮、芝麻醬、豬肝、香蕉等。
三、立冬起居
《黃帝內經》中指出,“冬三,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光”。意思是,人們應該早睡晚起,等太陽出來后再起床。建議每天最遲不超過12點入睡,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恢復精力,養陰培元,有益于在冬季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四、立冬飲食
1、增加熱量
立冬以后,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御寒效果最好。甲狀腺素能加速細胞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御寒。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發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也適合現在食用。
2、補充維生素
增加維生素A、C的攝取,可以增強對寒冷的適應能力。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的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于新鮮水果和蔬菜。
3、增苦少咸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腎氣會更旺,會傷害心臟,影響人體健康。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苦瓜、苦蕎麥、杏仁、茶、芹菜葉、萵筍葉等。
4、進補前先引補
立冬后進補要給腸胃一個適應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以調整脾胃功能。
適合冬季進補的溫熱食物:
谷類:糯米、高粱
豆類:食用油:豆油、菜子油
調味品:紅曲、酒、醋、酒釀、飴糖、茴香、花椒、胡椒、辣椒、芥末
飲料:紅茶、咖啡
蔬菜:熟蘿卜、番瓜、芥菜、韭菜、蔥、姜、香菜、蒜
水果:山楂、杏、金橘、櫻桃、桃、石榴、荔枝、龍眼、榴褳
干果:花生(炒食)、核桃、葵花子
五、運動養生
冬季鍛煉仍不可少。但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如伸展肢體、慢跑、輕器械的少量練習,要使身體微微出汗后,再進行高強度的健身運動。衣著要根據天氣情況而定,以保暖防感冒為主。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專家建議,鍛煉要根據體質齡定項目。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統疾患的中老人,應避免寒冷的刺激,運動應在照充足時,避開早晚,以免誘發急病。老人更應注意保暖。
聲明:以上內容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