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顯示:母嬰行業呈消費升級趨勢
2025年8月30日,數據中心發布了《2025母嬰行業消費趨勢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于阿里巴巴大數據,從品類和品牌兩個角度剖析母嬰行業的消費趨勢,洞察消費者需求變化,《報告》顯示母嬰行業從2025年開始趨于成熟,80后及高線消費者是推動母嬰市場的主力人群。
高級分析師劉力華對《報告》做了詳細解讀與分析,并與廣大母嬰品牌及母嬰電商的從業者一起探討趨于成熟的線上母嬰市場中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母嬰市場交易規模擴大,線上市場快速擴張
“二孩政策”出臺后,相關機構預測未來幾年內,將會產生兩千億人口的增長。基于以上預測,劉力華表示:在2025年,整個母嬰行業的規模可達到3.2萬億,未來的母嬰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

《2025年中國母嬰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整體行業規模已達2.3萬億,占到GDP的3.4%。其中,線上母嬰行業規模快速擴張,2025年已達千億級別。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可能來自于人群結構的變化推動了消費觀念的革新,“85后”和“90后”晉級為新一代爸媽,這一批消費人群相較于“80后”消費觀念有差異,并且已經養成了線上購物的消費習慣。
線上母嬰市場呈消費升級趨勢,非標品市場或成藍海
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轉變同時也帶來了線上母嬰市場的消費升級,其中,消費升級的一個特點是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差異化消費的需求。“鞋服、玩具為代表的非標品市場細分品類豐富,涉及范圍廣,滿足了消費者的‘消費升級需求’,而傳統的食品、用品等標品市場線上起步早,需求增長緩慢,已趨于成熟。”
《報告》顯示:在2025年母嬰產品消費結構分布中,以鞋服、玩具為代表的非標品消費占比較大,呈現上升趨勢;嬰童食品類的消費占比在逐年緊縮。

劉力華認為:未來非標類產品市場潛力非常大,是母嬰行業沒有被完全開發的藍海市場。這一判斷基于三個原因:第一,非標類產品可以承載更多的消費升級的想象空間,滿足消費者更多的個性化、豐富化的需求;第二,非標產品的消費時間很長,基本上0至12歲的孩子,對于非標類的產品都有需求;第三,相較于,食品和紙尿褲是安全敏感度比較高的品類,而非標類的產品安全敏感度較低,試錯成本較小,因而會更加受網購小白們的歡迎。
品牌化需求上升,消費者越來越看重品牌背書
從大的品牌格局來看整個母嬰行業市場,消費者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報告》中較為突出的表現是整體上,消費者在進階品類的母嬰產品選購上更注重品牌的選擇。
2025年至2025年,嬰童服裝總體白(無品牌商品)牌占比較高,而兒童內衣褲品牌化程度遠高于嬰童服裝總體。

消費者對進階品類更加看重其品牌背書,對天貓旗艦店較為偏好,人群整體品牌意識的提升也優先反映在這些進階高端產品上。但同時,母嬰市場整體品牌競爭在加劇,各個類目都呈現出品牌集中度下降的趨勢。單靠“知名品牌”吸引消費者的難度也開始增高,中部品牌和小眾品牌的市場占有率逐步提高,對頭部品牌的地位產生了沖擊。

針對以上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分析師認為:
雖然母嬰行業在銷售渠道上產生了一些變化,比如互聯網的滲透改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但是商家本質上還需回歸“母嬰零售的本質”,將消費者看作是銷售的終端,洞察消費者需求。
改變粗放的電商運營模式轉向精細化運營,關注細分市場,尋找差異化市場機會,擁抱變化中的電商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