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近幾年食品機械行業發展迅速,隨著科技的進步,行業中已經出現了多種新產品,但由于社會刻板印象的因素,導致“中國制造”的產品一直是人們心中劣質產品的代名詞。這其中的原因不乏小型企業的投機取巧之術,從而導致了我國的產品名聲一再下降。而我國約99%的企業沒有申請過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僅占企業總數的萬分之三。
據了解,我國目前最缺的就是技術型人才。與西方國家相比,一些大學雖冠名技術大學或技術學院,但不一定是注重培養技術創新能力的應用型高校。例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就是一所研究型大學。而西方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已經形成了獨立的技術培養體系,如德國的應用技術大學已經達到247所,注冊在校生70.3萬人,約占德國高校在校生總數的三分之一。在如此強大的競爭力下,我國的發展急需企業家們投資應用技術產業。

我國食品機械行業想要與全球化同步,就應加強投資教育產業,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技術向人才,使之成為行業發展的堅實后盾。在培養技術型人才時不僅要注重學術與技術,而且也要放眼國際,培養更具國際化的人才,使之可以快速吸收更多更新的先進技術,為我國的食品機械行業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