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國考當中新增了行政執(zhí)法類試卷,有些小伙伴會擔心省考也會緊隨其后。其實無論形式如何變化,考查的題型不變。那么如何備戰(zhàn)2025年省考做到高效備考,今天公考資訊網(wǎng)從各類題型出發(fā),給大家分享幾點建議:
一、歸納概括題重點要樹立關鍵詞意識,直擊得分要點。如2025河北省考縣級卷第一題:給定資料2介紹了永濟村的致富史,請概括其經(jīng)驗做法。材料中有這樣一句話“張一雁鼓勵大家說:‘我們改不了天,但我們可以換地!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多難,只要方向正確,我們的日子一定會一天比一天紅火。”此要點需要提煉總結,這句話是鼓勵大家說的話,因此,有關鍵詞“鼓勵”;而鼓勵的內(nèi)容圍繞發(fā)展方向,因此還有另一個關鍵詞“發(fā)展方向”。所以最后我們可以概括成“鼓勵群眾,堅定發(fā)展方向”。
二、提出對策題重點把握全對策來源,考慮全面細致。如2025河北省考縣級第一題,“根據(jù)給定資料1,總結L縣網(wǎng)絡直播教學的成效,并提出在全縣推廣的主要措施。”材料中提到“羅同學是L縣一中的高三學生,他說“剛開始接觸直播教學,那邊的教學特點就是密度大,知識面覆蓋廣。有些不適應,感覺差距還是比較大。”材料中指出學生不適應的問題,就是告訴我們,啟發(fā)我們以后推廣的時候要做好提前預防,那么我們就可以相應的提出對策:引導學生。召開班會對直播課學習做好動員,實施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綜合分析題重點理解材料內(nèi)容,“對接”分析對象。如2025河北省考縣級第三題,“人在制物的過程中,總是要把自己和自己的手藝融到里頭去,在前人的基礎上,留一點新的痕跡,這樣這門手藝才能歷久彌新”, “根據(jù)給定資料3,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題中的這句話探討的是如何制物,那我們圍繞著“制物的手藝”讀材料找要點:老林看來,手工制筷工序復雜,沒有捷徑可走,每道工序都要求嚴格····正因如此,林家小店始終有一批熟客,“別人要做大做強,那是他們的事,我偏要做小做精,走個性化、精品化的路線” 。那么本部分內(nèi)容強調(diào)的就是老林的制物手藝及作用。

四、貫徹執(zhí)行題重點梳理材料邏輯,呈現(xiàn)“完整”文章。如2025年第一題,“為推進休閑生活旅游城市建設,A市政府準備召開市民代表、專家學者參加的座談會,市長將在會上作開篇講話,請你結合資料1,為市長草擬一份會議講話提綱。”回歸材料我們會發(fā)現(xiàn)找到的要點分為兩類,一類是建設休閑生活旅游城市給我市帶來的幫助,另一類是建設休閑生活旅游城市需要注意的問題,那我們正文就可以按照這兩部分去寫。
五、申發(fā)論述重點理解分論點內(nèi)容,準確論證觀點。近幾年考察的議論文在分論點的尋找上還算容易,但難點是含義不好明確。如2025河北省考縣級卷第四題,“給定材料中提到“是故事者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不慮則不生,不務則不成,不傲則不失。”請結合你對給定資料的思考和對這句話的感悟,寫一篇議論性文章。”運用老師教給大家的方法,可以確定這篇文章的主題詞是“事者”,分論點可以從對策角度寫“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三個分論點。那么生于慮、成于務、失于傲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們要回歸材料去分析,而不能主觀臆斷。以“生于慮”為例,回到出處材料:“2025 年 10 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于中國發(fā)展來說,“五年規(guī)劃”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量度中國步伐的顯著路碑。從 1953 年新中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到 2025 年“十三五”規(guī)劃完成,一個又一個五年,詮釋了不同時期的歷史標識,推動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通過材料我們可以看出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是從1953年開始的一個又一個五年規(guī)劃,是規(guī)劃成就了偉大事業(yè),那么“率”我們就可以理解為遠慮,用材料中的原詞來說就是“規(guī)劃”。第一個分論點我們就可以圍繞“成就偉大事業(yè),要做好科學規(guī)劃”去優(yōu)化書寫。
以上就是從各個題型出發(fā)給大家分享的幾個建議,希望大家在練習試題的過程中加以運用。當然,除了做試題我們還需要做好日常積累、鍛煉申論思維、學習高檔詞匯、了解時政熱點等等,各方面齊發(fā)力才能做到對考試胸有成竹,小伙伴們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