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日《綠色建筑評價標準》正式實施以來,綠色建材在我國已走過近十年的發展歷程。部委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材料企業向“綠色”的不斷靠攏,地產行業對于綠色建筑的空前關注,建筑設計師對綠色材料的求“賢”若渴,檢測機構對于材料綠色度檢測的大力投入……十年磨一劍,綠色建材的概念已深入人心,我國建材行業在國家頂層設計的指導下向綠色的彼岸奮力前行。
近日,住建部、工信部綠色建材推廣和應用協調組成員、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問、中城科綠色建材研究院院長馬眷榮對部委綠色建材的相關工作談了個人的理解,并對我國綠色建材發展進行了深度分析與預測。
標準必須先行 綠標細則待立
2025年5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管理辦法》的發布代表我國政府正式啟動綠色建材評價的相關工作。

下一步,政府主導下的綠色建材工作可能聯系有關單位,如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CTC、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共同起草《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的細則。
細則主要內容為綠色建材的分類辦法以及分類評價的導則,以及圍繞綠色建材產品如何歸類,歸類后每種材料的綠色指標如何確定等宏觀問題。宏觀問題確定后,還需開展大量具體產品評價的細化工作。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3-2025年中國節能環保建材行業市場調查報告》了解到,目前我國建材行業已有國標和行標達1500余項,但這其中都沒有對于綠色度的要求,而只有使用性能的要求,綠色評價將在“環境、健康、節能、減排”等方面做一些約束。
標準材料一對一 大宗產品先試刀
每一種材料都需要一個綠色標準。比如裝修材料類,壁紙需要一個綠色指標,涂料也要有,各種板材也要有等。
每種建筑材料的材料成分、制造工藝、用途不一樣,因此綠色指標不盡相同。由此可見指標確定工作量巨大,綠色建材工作推開需要若干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