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1929年4月7日—2017年4月15日),出生于河南信陽,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制片人、國家一級導演。從六十年代起,楊潔開始負責電視戲曲節目,在其導演生涯中,從黑白到彩色、從大型晚會到小型專題節目,她共創作和播出了數以千計不同題材、不同形式、不同規模的電視節目,最為經典的是《西游記》、土家第一軍》、《朱元璋》等電視劇。她還獲得過建國70周年全國十佳電視劇導演的榮譽。
人物簡介
楊潔兒時成長于上海,少年時期生活在四川成都。楊潔從小就喜歡看書、看電影,還在《華西日報》上發表過小說《禁閉室的女性》和《他有什么罪》。1945年,楊潔被父親楊伯愷委托張友漁送到陜甘寧邊區首府延安。此后她先后在晉察冀新華廣播電臺、陜北新華廣播電臺、濟南廣播電臺擔任播音員,曾負責濟南解放播音任務。
1949年,青島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膠研會”后,組建了“廣播電臺班組”,楊潔被調入該班組;同年6月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占青島市,當天即將原青島廣播電臺更名為青島人民廣播電臺,楊潔擔任該臺播音員,并于當晚向青島市人民發出了第一條“青島解放”的消息。
1954年,她從青島人民廣播電臺調至設在北京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既為養病,也為照顧住在北京的母親。
1958年,楊潔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調到北京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前身)。

主要經歷
從六十年代起,楊潔開始負責電視戲曲節目,執導了多部戲曲藝術片,包括評劇《雙玉蟬》等。
1974年11月10日,楊潔接到上級指示,前往湖南電視臺為在湖南的毛澤東轉播文藝節目;12月29日,錄制并轉播了湖南省京劇團演的京劇《玉堂春》。
1975年1月,為毛澤東錄制了湘劇《柜中緣》、《祭頭巾》,花鼓戲《劉海砍樵》、《打鐵》等。
1976年3月中旬,楊潔再度擔任導演,為毛澤東錄制了湘劇《百花記》。
1979年,與鄧在軍聯合執導了“迎新春文藝晚會”(嚴格意義上的央視第一臺春節聯歡晚會)。
1980年,楊潔執導了個人首部電視劇《嶗山道士》。
1981年,楊潔執導的京劇《香羅帕》被評選為全國優秀電視藝術加工文藝節目;同年,楊潔根據筱俊亭的評劇《這樣的女人》拍攝了電視劇《小院風波》。
1982年,楊潔組建劇組,開始拍攝中國首部神話劇《西游記》,該劇歷時6年,于1987年完成,播出后最高收視率達89.4%,至2014年,重播超過3000次。該劇獲得第四屆“金鷹獎”特別獎、第六屆“金鷹獎”優秀連續劇獎,第八屆“飛天獎”連續劇特別獎。楊潔則憑借該劇入選新時期(1978~1987)全國影視十佳導演,并名列十佳導演之首。
1987年1月29日,楊潔執導的“齊天樂”春節聯歡晚會在中央電視臺播出,這臺晚會獲得第二屆電視文藝星光杯獎。
1989年,根據同名小說拍攝了電視劇《春阿氏》;同年,還執導了由游本昌主演的古裝奇幻劇《濟公活佛》。
1991年,拍攝了由崔維寧、黃宗洛、方子春等共同出演的戰爭劇《土家第一軍》。
1993年,執導了由呂齊、劉法魯、黃宗洛等聯合主演的古裝劇《朱元璋》。
1994年,執導了神話傳說劇《武夷仙凡界》。
1996年,執導了由蔣勤勤、寇振海領銜主演的古裝劇《西施》。
1997年10月20日,執導了的古裝劇《司馬遷》播出,該劇由仇永力、許還山、張秋歌等共同出演。
2000年1月28日,執導的神話劇《西游記》續集首播,該劇由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等共同主演。
2008年10月,楊潔獲得了中國電視劇輝煌30年最具影響力導演稱號。
2010年,獲得了首屆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杰出貢獻獎”。
2013年,出版個人首部回憶錄《敢問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
2014年,出版個人首部自傳《楊潔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難》。
2015年2月19日,參加了江蘇衛視春晚,這是楊潔最后一次在媒體上公開亮相。
獲獎記錄
?2019 建國70周年全國十佳電視劇導演 (獲獎)
? 2010 首屆中國電視劇導演工作委員會“杰出貢獻獎” (獲獎)
? 2008 中國電視劇輝煌30年最具影響力導演 (獲獎)
? 1988 第六屆“金鷹獎”優秀連續劇獎;第八屆“飛天獎”連續劇特別獎; 西游記 (獲獎)
? 1988 新時期(1978~1987)全國影視十佳導演 (獲獎)
? 1986 第四屆“金鷹獎”特別獎 西游記 (獲獎)
人物評價
楊潔是中國電視第一代導演、也是中國第一位女制片人。她見證了中國電視從黑白到彩色,從舞臺直播到加工成電視藝術片的諸多過程。她也是一個女強人,才華橫溢,為中央電視臺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她拍攝的《西游記》為后來者樹立了榜樣,她對原著的鉆研達到了驚人的地步。在《西游記》后再沒有拍出能超越這部的作品,單靠這一部劇,她就進入了歷史。(網易娛樂、《新聞晨報》、演員遲重瑞、《南方日報》、《新京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