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市民陳阿姨買了3斤豬肉給全家包了頓餃子,陳阿姨發現,同樣用了3斤肉,這頓餃子竟比6月初那次多花了5、6塊錢。記者從大連雙興批發市場了解到,本市豬肉價格已從6月初的12~13元/公斤漲到16~17元/公斤,漲幅超過30%。而最新數據顯示,全國豬肉價格已經連續8周上漲。
一個月內曾經歷5次提價
農業部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網監測,7月底,豬肉價格為每公斤14.94元,環比漲1.6%,為連續第八周上漲,比上漲前高11.3%。截至7月22日,豬糧比價回升至6.26∶1。
記者從大連市場了解到,以雙興批發市場為例,自從6月11日豬肉批發價格從12~13元/公斤上漲為12.5~13.5元/公斤以來,6月份的豬肉價格頻繁上漲,經過5次漲價后,價格達到15~16元/公斤,回到了2月中旬的水平。7月保持1個月的價格穩定后,8月2日,豬肉價格再次上浮,達到16~17元/公斤,與6月初相比,累計漲幅超過30%,距今年以來最高點僅差1元/公斤。
春節后國內豬肉價格曾一路下滑,大連養豬企業白條豬每市斤的出廠價格一度保持在每市斤6元的低價,出現了養殖戶低價甩賣豬崽退市的現象。
“現在基本上能保本了,掙也掙不多,虧也虧不大。”旅順養豬戶蔡先生說。這幾年養豬戶的最大感受是市場行情忽高忽低,讓他們摸不準。7月至今毛豬收購價格基本平穩,讓大連的養殖戶暫時感到了穩定,而豬肉價格的上漲首先讓他們得到了實惠。
國家調控效果顯現
就全國市場來分析,業內人士認為,本輪豬肉漲價的主因之一,在于國家近期的收儲計劃,受此影響,屠宰企業出廠價已從12500元/噸漲至14500元/噸。此外,近期不斷走高的豬崽價格、養豬戶縮減養殖規模、飼料漲價也是影響豬肉價格上漲的原因。
礎明集團營銷總監閆敬路分析,本輪漲價主要是供給和政策面的變化在起作用。“毛豬供應有周期性,上半年出欄比較集中,業內早預計下半年出欄量將適度收縮,價格必定上漲;國家為了抑制豬肉價格的下降,啟動了收儲機制,現在效果已經顯現。”閆敬路說。
近日,豬肉價格上漲幅度有擴大跡象。重慶、內蒙古、四川、貴州、安徽、陜西、江西和浙江豬肉價格漲幅在1%以上,重慶漲幅最大,約上漲5%。廣東、湖南、新疆豬肉價格下降,只有新疆降幅超過1%。本市業內人士稱,作為全國較大的養豬農業基地的四川,毛豬價格又有上漲,其他各地豬肉漲價在所難免。
業內人士表示,年底市場供應將相對充裕,預計豬肉價格將相應下降。
更多豬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豬肉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