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感第二波爆發,抗甲感藥身價陡漲。
11月4日,上藥集團宣布,即日起將在上海華氏大藥房旗下的300余家門店中銷售抗甲型H1N1流感藥物磷酸奧司他韋(即羅氏達菲,商品名稱“奧爾菲”)。
同樣獲得原研藥廠商瑞士羅氏授權的,還有民營企業東陽光制藥,但后者目前只能進入政府采購。
爭奪零售與政府采購渠道的暗戰正酣。進入零售渠道是上藥試圖獲取更大市場份額的努力之一。此前國產達菲只能通過政府采購渠道獲得應用。
與此同時,還有更多的甲感藥物研制企業試圖進入。廣藥集團日前正式提出“強制許可”生產達菲的申請,尚待批準。
渠道戰
2025年,中國曾圍繞治療SARS特效藥——羅氏公司的達菲展開了生產授權的談判,最終瑞士羅氏選擇把達菲的生產許可授權于兩家中國公司——東陽光集團和上藥集團。前者為廣東民營企業,后者為上海國企。
根據當時的協議,兩家企業生產的達菲只能供應國家收儲和政府采購,羅氏制藥的原研產品則繼續在商業渠道銷售。
“現在可以進入商業渠道,是后期我們通過談判取得的,這是上藥集團面對疫情所做出的積極反應。”4日,上藥集團助理總裁葛劍秋對記者表示,區別于其他獲得授權提供國家儲備藥品的廠商,上藥集團是除瑞士羅氏以外唯一可在中國大陸進行達菲商業化運作(即向分銷商、醫院及零售藥店銷售)的企業。
這也意味著,從5日起,上海華氏大藥房的300多家門店均可以憑處方銷售達菲。這也是目前唯一進入商業渠道的國產達菲。此外,在上藥集團統一協調下,磷酸奧司他韋已經開始通過上醫股份分銷渠道全面推向醫院,主要鋪貨在重點地區的三甲醫院。
訂單戰
目前全球只有4家生產磷酸奧司他韋的合法企業,分別是瑞士羅氏、上藥集團、廣東東陽光以及一家印度企業,也就是說,在中國市場,這塊市場被上藥和東陽光獨享。在此前唯一的政府采購渠道下,東陽光明顯占優勢。
政府采購市場上,東陽光占據的份額遠超上藥,或許這正是上藥極力開辟獨家商業渠道的重要原因。目前上藥集團具備的生產能力是一個月1200萬粒,初期只在上藥集團旗下的零售藥店售賣,未來則有望進入全國市場。
上藥內部人士指出,據初步估計,未來上藥進入政府采購的部分占1/3,進入商業渠道的占2/3。
4日,廣東東陽光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浩接受記者采訪時則表示,按照公司與瑞士羅氏此前達成的協議框架,公司生產的磷酸奧斯他韋只能供應政府收儲,不能進入商業渠道。公司會嚴格遵守這一規定,到目前為止公司也未做出相關申請。
利潤戰
達菲藥物的生產究竟能為相關廠家帶來多少利潤?業界并不明朗。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國家采購價為每粒8元。上藥的出廠價是每粒18元(含稅價),進入華氏大藥房的售價是每粒20元。“即便是8元的政府采購價,企業也依然有利潤。”
該人士指出,平攤政府采購和商業渠道兩個部分,以上藥為例,保守估計每粒達菲可以凈賺3元。一個月就是3000萬的利潤,估計甲感疫情會持續到明年3月,也就是為公司增加1.5億元的利潤。
按照上藥和東陽光與羅氏公司達成的協議,還將銷售額的一定百分比提成給羅氏,作為專利許可費用。
“每粒賺3元已經扣除了這部分費用,可以說是凈利潤。”上述人士指出。
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廣藥集團也欲分羹。
白云山11月2日公告稱,公司2025年底禽流感疫情時期便開始了磷酸奧司他韋及其膠囊(達菲)的仿制,成功研制出合格的磷酸奧司他韋原料及膠囊,目前已完成該項目的產業化研究;鑒于當前“甲感”疫情防控十分緊迫,公司分公司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已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了“提前受理我廠仿制磷酸奧司他韋原料及膠囊的注冊申請”的報告,希望啟動綠色通道提前批準生物等效性試驗,但目前沒有獲得答復。
此前,公司所屬的廣藥集團曾向瑞士羅氏申請獲得授權生產,但遺憾出局。在甲感疫情有擴大之勢,白云山希望通過“強制許可”生產達菲。后者是指重大疫情用藥在中國新修訂的《專利法》增加的強制許可條款下,可以不受專利保護的障礙,實行強制許可生產,以滿足公眾需求。
更多制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制藥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