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珠海模具行業這幾年來的發展,總體發展水平良好,企業加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出口創匯能力大大增強,不僅國內市場份額不斷擴大,還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出較強的競爭力。
當地業內專家總結出珠海模具業近年來的突出表現:一是模具向大型、精密、復雜方向發展,成果突出。珠海模具行業正在形成一個以數字化和信息化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改造熱潮。二是行業骨干隊伍快速形成,集群式生產方式優勢顯現。目前模具行業有80多家重點骨干企業,模具集聚地(園區、集聚生產基地)進一步發展,模具集聚地的產出同比增長25%以上。三是國際合作更加頻繁。
當然珠海模具業與其他地區一樣也面臨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不斷上漲,高技能、高水平人才缺乏,某些領域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總體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模具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規模偏小、技術偏低、涉及領域狹窄、對相關行業的影響帶動能力不大等突出問題。
綜合以上因素,珠海模具制造業總體效益還沒有發揮最好水平,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作用尚不明顯,為了扭轉以上情況,專家認為,珠海市模具制造業要想在國際市場發揮更大影響,必須加強全行業技術和資源的整合。
首先在技術領域要加強分工協作。近年來,珠海市模具盡管出口在增加,國際競爭力水平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于中低檔領域,模具的技術水平偏低,附加值偏低,部分高精模具還要依靠進口,所以珠海市模具制造業在各自的領域要加強整合,沒有必要過度競爭,技術開發方面要實行分工協作,相關行業及企業要登高望遠,潛下心思,狠抓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逐步形成有分工、有協作、多領域、全方位的科研開發格局,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模具產品,在研究的過程中,必須克服關門主義和單打獨行的做法,因為在今天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我們完全可以站在前輩和同行們所積累的經驗基礎上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而不必埋頭重復做一些別人已經作過的技術工作,導致人才和資源的浪費。
其次要加快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傾心打造柔性專業化制造平臺,在不斷滿足顧客個性化需求的同時,提高自身的規模和專業化制造水平。大規模定制是對傳統的生產模型的一種突破,它克服了單件、小批量與規模效益的兩難課題,為珠海模具的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條件。
還要推動珠海模具設計人才隊伍建設。
更多模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模具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