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Nike沒有了幾十億的廣告投放,世界運動鞋第一品牌還會是它?:提到耐克,你能想到什么?“喬丹,氣墊鞋,Justdoit!”這些都是令耐克成為一家年銷售額300億美元的體育用品公司的核心產品。
提到耐克,你能想到什么?“喬丹,氣墊鞋,Justdoit!”這些都是令耐克成為一家年銷售額300億美元的體育用品公司的核心產品。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作為美國主流文化中重
提到耐克,你能想到什么?“喬丹,氣墊鞋,Just do it!”這些都是令耐克成為一家年銷售額300億美元的體育用品公司的核心產品。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作為美國主流文化中重要符號的耐克,在初創期經歷過多次生死抉擇。80歲的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在2025年的時候用一本親筆自傳——《鞋狗》,講述了耐克“從0到1”的故事。透過這本書,他給耐克留下了3個最寶貴的信條,也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懷揣夢想的小鎮青年是如何用“耐克”創造奇跡的。
奈特從小夢想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在大學里練習跑步時,經常向教練包爾門抱怨美國從沒有生產過一雙真正好的運動鞋。畢業之后他先去讀了商學院,后來成了一名會計。但對于跑步的熱愛,讓他開始癡迷于日本生產的Onitsuke Tiger 運動鞋,于是他不顧父母的反對開始在家鄉小鎮上販賣Onitsuke Tiger。那是一個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開始——他一個人開著自己的小破車,把幾十雙運動鞋放在后備箱里,到各個運動會場館外面叫賣。1964年,奈特與他的教練包爾門各出資500美元,成立了運動鞋公司,取名為Nike,源自希臘語,喻勝利之意。

公司初創時期,奈特就經常認為美國本土設計的運動鞋將會潛力無窮。于是70年代初,他開始著手落實自行設計鞋子的構想。不過,最初奈特還是決定先借助日本的生產經驗,1972年奈特與日本方面簽定第一張合約,正式生產完全由美國設計的Nike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