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版本)新平法圖集和老平法圖集有什么區別:
1、老圖集以2002版《砼規》、2001版《抗規》、2002版《高規》為編制依據,新圖集以2010版《砼規》、2010版《抗規》、2010版《高規》為編制依據。
2、老圖集一共有六本,新圖集整合為三本。
3、老圖集墻柱共有10種,新圖集墻柱類別劃分為4類(仍為10種)。
4、老圖集剪力墻拉筋只標注一種間距,新圖集需要標注兩種間距,并增加雙向拉筋與梅花雙向拉筋示意圖。
5、梁鋼筋在支座內的錨固按鉸接設計及按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設計,老圖集是設計應按《規范》規定另行變更,新圖集是設計者應注明。
6、老圖集板類別有4種,新圖集為3種,取消了延伸懸挑板YXB。
7、老圖集無梁板中沒有暗梁AL構件,新圖集無梁板中增加了AL構件。
8、老圖集未區分板端支座按鉸接設計或按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設計,新圖集有區分并規定設計應注明。
9、老圖集板相關構造類型共有13種,新圖集共有11種,取消了板挑檐TY和懸挑陰角附加筋Cis。
10、老圖集錨固長度分為受拉鋼筋最小錨固長度La和受拉鋼筋抗震錨固長度Lae,新圖集錨固長度以基本錨固長度Lab為基礎,通過修正系數計算受拉鋼筋錨固長度La和抗震錨固長度Lae。
11、老圖集環境類別三只有一種,新圖集環境類別三分為三a和三b兩種。
12、老圖集保護層為受力鋼筋的保護層,新圖集保護層為最外側鋼筋的保護層,且當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于C25時圖集中的保護層數值應加5。
13、老圖集保護層受混凝土強度影響,新圖集不受混凝土強度影響。
14、老圖集機械錨固有3種形式,新圖集增加至6種。
15、老圖集沒有并筋構造,新圖集增加并筋構造。
16、老圖集拉筋應同時鉤住縱筋及箍筋,新圖集給出三種做法由設計指定。
17、老圖集基礎頂面與嵌固部位詳圖一起表達未有劃分,新圖集分別表示且當基礎頂面與嵌固部位不在同一位置時,基礎頂面以上柱縱筋非連接區由大于等于Hn/3修改為大于等于Hn/6且大于等于Hc且大于等于500,并規定設計應注明嵌固部位所在位置。
18、邊角柱頂層構造,老圖集將梁柱分別表示,新圖集采用組合形式。
19、柱樓層變截面錨固節點,老圖集彎折入200,新圖集彎折總長12d(Lae、La)。
20、墻上柱錨固,老圖集錨固1.6Lae搭接5d,新圖集錨固1.2Lae彎折150mm。
21、小墻肢概念,老圖集為墻肢長度不大于墻厚3倍,新圖集為墻肢長度不大于墻厚4倍。
22、老圖集中沒有下柱鋼筋直徑比上柱鋼筋大節點構造,新圖集增加下柱鋼筋直徑比上柱鋼筋大節點構造。
23、柱頂錨固,老圖集為3個節點,新圖集增加加錨頭(錨板)構造節點。
24、剪力墻端部暗柱節點,剪力墻墻身水平鋼筋,老圖集彎折15d,新圖集彎折10d。
25、剪力墻墻身水平鋼筋交錯搭接,老圖集外墻轉角處為1.2Lae,其它位置為Lle,新圖集統一為1.2Lae。
26、轉角墻鋼筋構造,老圖集只有一個節點,新圖集增加為三個節點。
27、墻身水平筋構造,老圖集圖例較少,新圖集新增一頁構造詳圖。
28、墻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為板底增加Lae,新圖集為彎折12d。
29、墻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沒有墻身與邊框梁節點,新圖集增加墻錨入邊框梁Lae節點。
30、墻身頂部縱筋構造,老圖集沒有墻身在連梁的插筋錨固節點,新圖集增加墻身在連梁的插筋錨固節點。
31、剪力墻變截面,老圖集未標注不伸入上層鋼筋的彎折長度,新圖集規定12d。
32、三四級抗震剪力墻搭接鋼筋為圓鋼時,老圖集規定可做5d直鉤,新圖集無此規定。
33、剪力墻縱筋可在同一部位搭接,老圖集為三四級抗震或非抗震直徑小于28時,新圖集在此基礎上取消直徑28限制,并增加一二級抗震非底部加強部位。
34、剪力墻水平鋼筋計入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的構造做法,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35、剪力墻邊緣構件豎向鋼筋連接構造,老圖集區分約束構件及構造構件,其中搭接按1.2Lae計算,新圖集不區分,其中搭接按Lle計算。
36、剪力墻上起邊緣構件時,邊緣構件在剪力墻中的錨固做法,老圖集無,新圖集規定錨固1.2Lae。
37、連梁箍筋封閉位置,老圖集規定可位于任何一角,新圖集無規定。
38、雙洞口連梁中間支座內設置箍筋,老圖集未規定,新圖集規定設置箍筋。
39、連梁側面筋為剪力墻水平筋,老圖集有此規定,新圖集未規定。
40、連梁端部支座為小墻肢時,老圖集規定按框架梁縱筋錨固,新圖集未規定。
41、連梁端部支座為邊框柱時,老圖集無節點,新圖集規定按框架節點。
42、暗梁與連梁重疊時鋼筋構造,老圖集無節點,新圖集規定暗梁縱筋(連梁附加縱筋)伸入墻內每側max(Lae,600)。
43、連梁暗撐,老圖集兩個節點,新圖集三個節點(增加筒中筒結構Lae取值的規定,修改暗撐箍筋構造規定)。
44、連梁暗撐錨固長度,老圖集為Lae,新圖集為Lae且大于600。
45、暗撐箍筋加密區長度,老圖集規定為600mm,新圖集無規定。
46、墻洞補強,老圖集圓洞只有大于300節點構造,新圖集變化為300至800,800以上兩個構造。
47、樓層框架梁端部錨固節點,老圖集上下層鋼筋彎錨節點相同,新圖集修改底部鋼筋彎錨節點為“伸至梁上部縱筋彎鉤段內側或柱外側縱筋內側”。
48、樓層框架梁端支座加錨頭(錨板)錨固及中間節點梁下部筋在節點外搭接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有。
49、非框架梁端支座錨固節點錨固平直段,老圖集為大于等于0.4Lae,新圖集為兩種情況,并應由設計指定。
50、當非框架梁端支座為柱、剪力墻、框支梁、深梁時,老圖集負筋伸入支座長度為Ln/3,箍筋是否加密未明確,新圖集區分兩種情況由設計注明,箍筋應加密。
51、非框架梁底部鋼筋錨固La,老圖集為弧形非框架梁按La,新圖集為當梁配有受扭縱向鋼筋時按La。
52、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和拉筋構造中a小于等于200,老圖集a從梁底向上一個起步距離開始計算,新圖集從梁底開始計算。
53、主次梁附加鋼筋間距,老圖集規定間距8d且小于等于正常間距,加密時應小于等于100,新圖集無規定,僅說明配筋值由設計標注。
54、折梁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有。
55、純懸挑梁底筋錨固,老圖集為12d,新圖集為15d。
56、懸挑梁第二排鋼筋構造,老圖集為0.75l,新圖集為0.75l加彎折。
57、懸挑梁節點詳圖,老圖集有三個節點,新圖集有七個節點,增加了屋面層懸挑梁構造。
58、剪力墻在框支梁中的錨固,老圖集按伸至框支梁底彎折計算,新圖集墻身按錨固Lae計算,邊緣構件按按錨固1.2Lae計算。
59、框支梁側面鋼筋直錨不足時彎錨,老圖集要求大于等于0.4Lae加15d,新圖集與此相同,并增加總錨固長度大于Lae的要求。
60、井字梁,老圖集對于彎錨平直段的規定是不小于0.4La,新圖集區分“設計按鉸接時”及“充分利用鋼筋的抗拉強度時”并具體由設計指定,另增加部分構造說明。
61、板上部非貫通筋在板內彎折長度a,老圖集規定a=h-15,新圖集無規定。
62、板筋端支座(支座為梁、剪力墻、圈梁)錨固構造,老圖集為總錨長取La,新圖集為限定的平直段長度加15d彎鉤。
63、板筋端支座(支座為砌體墻)錨固構造,老圖集底筋為大于120且大于h,面筋同底筋并加彎鉤,新圖集底筋為大于120且大于h且大于墻厚/2,面筋同底筋且平直段增加大于0.35Lab規定,彎鉤豎直段增加15d規定。
64、受拉鋼筋錨固長度,老圖集任何情況下不得小于250mm,新圖集任何情況下不得小于200mm。
65、抗裂構造筋、抗溫度筋、分布筋自身及相互關聯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新增加。
66、懸挑板上部鋼筋端部彎鉤,老圖集伸至板底加5d水平彎鉤,新圖集伸至板端加豎向彎鉤。
67、折板配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68、板翻邊構造,老圖集有多次彎折,新圖集采用多根鋼筋,每根鋼筋最多彎折兩次。
69、無支撐板端部封邊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70、板帶端支座鋼筋構造,老圖集為總錨固長度取La,新圖集為限定平直段長度加15d彎鉤。
71、板中暗梁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72、后澆帶鋼筋構造,老圖集區分50%搭接留筋和100%搭留筋構造,新圖集均為100%搭接留筋構造并區分梁板墻構件。
73、局部升降板構造三,老圖集鋼筋連續通過,新圖集取消。
74、板洞加強筋構造二,老圖集有斜向補強筋,新圖集取消,并增加環向加強筋。
75、板放射筋支座錨固,老圖集無規定,新圖集規定平直段及豎直段長度。
76、柱帽鋼筋錨固,老圖集均為Lae(La),新圖集有15d彎鉤規定。
77、地下室外墻封頂構造,老圖集為自板底增加Lae,且伸至板頂彎折15d,新圖集區分簡支支承和彈性嵌固支撐兩種構造。
78、鋼筋種類,老圖集主要包括熱軋HPB235級、HRB335級、HRB400級和RRB400級鋼筋四種,新圖集主要包括HPB300級、HRB335級、HRB400級、RRB400級和HRB500級鋼筋五種,并增加HRBF335級、HRBF400級、和HRBF500級三個細晶粒熱軋鋼筋種類。
79、錨固長度中的混凝土強度上限范圍,老圖集為C40,新圖集為C60。
80、縱筋搭接區箍筋加密,老圖集規定按小于等于5d且小于等于100mm加密,新圖集規定與此相同并增加箍筋直徑不小于d/4規定,并增加當受壓鋼筋直徑大于25時,在搭接接頭端面外100范圍內設置兩道箍筋的規定。
81、梁加腋,老圖集為豎向加腋,新圖集新增水平加腋。
82、焊接封閉箍,老圖集沒有,新圖集增加。
83、板貫通筋采用兩種規格“隔一布一”時,老圖集無制圖規則,新圖集規定以Axx/yy@xxx形式表示。
84、環境類別條件描述,老圖集為2002版規范內容,新圖集為2010版規范內容。
85、機械錨固長度,老圖集為0.7Lae,新圖集為基本錨固長度的60%。
86、機械錨固長度范圍內設置箍筋,老圖集有規定,新圖集無規定。
87、板縱筋非接觸搭接構造,老圖集有兩個節點,新圖集只保留了錯位搭接構造,取消了彎折搭接構造。
88、單(雙)向板配筋示意圖,老圖集無,新圖集新增加。
89、無梁板抗沖切箍筋間距,老圖集為小于等于h0/3,新圖集與此相同并增加小于等于100。
90、無梁板抗沖切彎起鋼筋,老圖集規定彎折45度,新圖集規定為30至45度,且彎起鋼筋傾斜段和沖切破壞的斜截面的交點應落在規定范圍內。
91、柱變截面節點上柱插筋錨固長度,老圖集為1.5Lae,新圖集為1.2Lae。
92、柱箍筋全高加密,老圖集規定Hn/Hc小于等于4的短柱箍筋全高加密,新圖集與此規定相同,另增加矩形小墻肢厚度不大于300時箍筋全高加密的規定。
93、復合箍筋,老圖集規定柱內復合箍可全部采用拉筋,新圖集無此規定。
94、水平變截面墻水平鋼筋構造,老圖集無,新圖集增加。
95、連梁截面高度大于700時,老圖集有側面縱筋直徑大于等于10、間距小于等于200、配筋率大于等于0.3%的規定,新圖集取消。
96、錨固鋼筋的保護層厚度不大于5d時,老圖集無規定,新圖集規定錨固長度內應設置橫向構造鋼筋。
97、梁中間支座下部鋼筋構造,老圖集有彎折錯開a搭接構造,新圖集取消。
98、構造邊緣翼墻,老圖集長度方向扣除一側墻厚標注為300,新圖集長度方向總體標注為大于等于Bw且大于等于400。
99、構造邊緣轉角墻,老圖集雙向均扣除一側墻厚標注為300,新圖集兩方向總體分別標注為大于等于400,且兩方向分別扣除一側墻厚標注為大于等于200。
100、老圖集編制人為陳青來,新圖集編制人為高志強、袁文章、趙憲波、張興、徐莉、羅斌。
白奇偉
請問吉他第一弦的7個音階分別是什么 謝謝 就是1234567.謝謝
C IONIAN 音階 使用C CMAJ7 CMAJ9 CMAJ13
D DORIAN音階 使用 D_ D_7 D_9 D_11 D_13(只有在小調和聲中才會出現小十三和弦)
E PHRYGIAN 音階 使用 E_ E_7 E_9 E_11 E_13
F LYDIAN 音階 使用 F FMAJ7 FMAJ9 FMAJ#11 FMAJ13
G MIXOLYDIAN 音階 使用 G7 G9 G(SUS4) G7(SUS4) G13 G13G(SUS4)
A AEOLIAN 音階 使用 A_ A_7 A_9 A_11 A_13
B LOCRIAN 音階 使用 B_7 b5 B_9 b5 B_11 b5
需要記住的是若一個音階內包含有某個和弦的骨干音級該音階就可運用與該和弦中,這個方法不光適用于一個和弦,它適合于很多和弦,比如C 大調的順階七個和弦,他們用的音階都是C 自然大調音階,只不過是音級順序不同而已,這是對理論上講的。如果實際演奏的時候都是按照C 自然大調音階來做的。
吉他第一弦的空弦音e與第一弦的12品e音還有第二弦的5品音都有什么區別呀!謝謝!
1弦空弦與1弦12品是八度關系,2弦5品與1弦空弦音是等音關系,不過音色會略有不同.
請問吉他的六條弦的空弦分別是什么音?
按照常規調弦法,由上(粗,6弦)往下(細,1弦)分別是E A D G B E
當然根據不同音樂作品和風格的需要還有很多特殊調弦法,請查閱相關資料
我給你畫一個簡單的圖,你就明白了
|----------------|----------------|----------------|最細一弦 高音 空弦音:E
|----------------|----------------|----------------|二弦 空弦音:B
|----------------|----------------|----------------|三弦 空弦音:G
|----------------|----------------|----------------|四弦 空弦音:D
|----------------|----------------|----------------|五弦 空弦音:A
|----------------|----------------|----------------|最粗六弦 低音 空弦音:E
一品-----二品-----三品
======================
六線譜
六線譜是把吉他的六根弦對應地劃出六條平行的橫線來表示兩手演奏的位置和動作(即指法),而不是記錄的音的高低,但它與簡譜或五線譜結合對照起來使用時非常方便,既能表示音高,又能表示指法。
六線譜對吉他常用的演奏方式(獨奏、分解伴奏和漫彈節奏)分別用如下方式記錄:
獨奏(旋律)記譜:在六條線上寫上阿拉伯數字。
六線譜中的數字表示吉他的品格,寫在線上的數字表示左手按第幾品,數字所在的線即右手應彈的弦。
分解和弦伴奏記譜:在六線上畫“X”,此時六線譜上方往往有關于左手按和弦的指法圖或標記表示。那么你就用左手按好和弦,“X”表示用右手指彈響其所在的弦。
掃弦節奏記譜:在六條線上畫“↑”、“↓”等符號,此時六線譜上方也往往有關于左手指法的提示。有時候,上述幾種記譜法會在同一首六線譜中出現。
六線譜中使用的附點、延音線記號和用法與簡譜、五線譜基本相同,不再復述。
我給你畫一個簡單的圖,你就明白了
|----------------|----------------|----------------|最細一弦 高音 空弦音:E
|----------------|----------------|----------------|二弦 空弦音:B
|----------------|----------------|----------------|三弦 空弦音:G
|----------------|----------------|----------------|四弦 空弦音:D
|----------------|----------------|----------------|五弦 空弦音:A
|----------------|----------------|----------------|最粗六弦 低音 空弦音:E
一品 二品 三品
你現在可以不用問太多~~~你要記住自然大調音階的組成音和規律就行~~~~
自然大調音階
音名: C D E F G A B C
唱名: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簡譜: 1 2 3 4 5 6 7 1
\/ \/ \/ \/ \/ \/ \/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所以按照這個規律~~~你就可以知道指板上的音都在哪里~~~舉個例子
E|----------------|----------------|——→無
B|----------------|-------0--------|——→這個代表二弦空弦也就是B音(左手不用按弦,只用右手彈該弦)
G|----------------|----------------|——→無
D|--------3-------|----------------|——→這個代表四弦三品也就是F音
A|----2-----------|----------------|——→這個代表五弦二品也就是B音
E|----------------|------------5---|——→這個代表六弦五品也就是A音
這樣你就明白譜子上寫的數字是什么意思了吧~~~~
和弦圖上是由六根弦和3-5個品組成的
最左邊的一豎線表示吉他的6弦,就是粗的那根弦,最右邊的表示吉他的1弦(最細的那根)
最上面的一條橫線表示琴橋(橫按除外),第二條線和第一線的中間是第一品
圓點表示你手指頭要按的位置
希望這么說你能明白
請問吉他調弦第一弦的聲音怎么定?如何看第一弦是否準?
教你一個簡單的方法
找一部普通的電話,一定要是普通的~~
拿起聽筒,里面是長的“嘟”音,就是沒撥號以前的那個
照著那個音調一弦,我用定音笛對比過的
四弦吉他的音階分別在什么地方?(最好有圖)謝謝
吉他常用音階
一.Mi型音階
Mi型音階就是左手指按第一弦的任何一格,并將此格定為3(Mi),然后按音階規律在這把位上形成調性音階。
2.上圖中形成的是D大調音階或Bm小調音階。
3.這樣我們就可以推出C調在0把位,E調在第四把位,G調在第七把位,A調在第九把位。
4.把位確認以后,左手指法按上圖,不可以跨品。我們以食指為基準就可以很輕松的彈出
Mi型的音階。
5.音階練習要求做到想到什么音就可以按到住那個音,這需要我們艱苦的訓練,每天都彈上幾遍。左手必須按上圖的指法,右手用i,m等交替的撥弦(如用Pick也可以)。
Mi型音階形成的和弦。
這是C調在Mi音階上行成的和弦

同樣我們也可以推出其它調的和弦,記住是不完全和弦,可以用小橫按在高音區彈奏。
二.Ti型音階
1.Mi型音階就是左手指按第一弦的任何一格,并將此格定為7(Ti),然后按音階規律在這把位上形成調性音階。
2.上圖中形成的是G大調音階或Em小調音階。
3.這樣我們就可以推出F調在0把位,A調在第四把位,B調在第七把位,D調在第九把位。
4.把位確認以后,左手指法按圖,不可以跨品。我們以食指為基準就可以很輕松的彈出Mi
型的音階。
5.練習方法同上。
2 Ti型音階形成的和弦
三.So型音階:
1.S0型音階就是左手指按第一弦的任何一格,并將此格定為5(So),然后按音階規律在這把位上形成調性音階。
2.上圖中形成的是C大調音階或Am小調音階。
3.這樣我們就可以推出bB調在0把位,D調在第四把位,F調在第七把位,G調在第九把位。
4.把位確認以后,左手指法按上圖,不可以跨品。我們以食指為基準就可以很輕松的彈出
So型的音階。
5.練習方法同Mi型So型音階形成的和弦。
四.La型音階
1.La型音階就是左手指按第一弦的任何一格,并將此格定為7(Si),然后按音階規律在這把位上形成調性音階。La型指法是非常重要的。此音型是開放把位的G大調。
2.上圖中形成的是A大調音階或#Fm小調音階。
3.這樣我們就可以推出G調在0把位,C調在第四把位,D調在第七把位,E調在第九把位。
4.把位確認以后,左手指法按上圖,不可以跨品。我們以食指為基準就可以很輕松的彈出
la型的音階。
5.練習方法同上。
吉他的C調音階怎么彈?還有就是分別用哪個手指彈呢?謝謝
C調音節一般的分布是12、345、671。這樣的話四個手指正好能穩定在四個品中。如果一定要在低音區找C的話:
5弦:5弦3品i指是1,5弦5品k指是2。
4弦:4弦2品p指是3,4弦3品i指是4,4弦5品k指是5。
3弦:3弦2品p指是6,4弦4品c指是7,4弦5品k指是高音1。
p、i、c、k指的是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剩下的向低或向高你可以摸,不過到2弦的時候,注意要向下壓一品。
音階中的幾個升降音分別是什么?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你提的問題很奇怪咧 不是說GDAEBF#C調嗎?
什么是音階,吉他音階該怎么練習!謝謝!通俗點
就是吉他指板上品的音,練習好一個是能記住品的音一個是能提高手指的靈活和柔韌性,俗稱爬格子,吉他大師塞戈維亞曾說每天練琴前的音階練習勝似同等時間的樂曲練習,很重要的
12弦吉他分別是哪12個音啊
十二弦吉他有二種,一種是低音三弦是八度關系,其它是同度。
另一種是吉他加上貝司低音部,這多在古典吉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