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醫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分析: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2014年政策依舊是暖風頻吹,但是宏觀經濟不樂觀,影響了增長,為此將調低2014年醫藥行業走勢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2014年政策依舊是暖風頻吹,但是宏觀經濟不樂觀,影響了增長,為此將調低2014年醫藥行業走勢。”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南方醫藥經濟所所長林建寧近日在第五屆中國與世界醫藥企業家高峰會上表示。
“調低今年醫藥經濟走勢,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因素。”林建寧說,一是醫療衛生投入明顯放緩,新醫改最初幾年8500億元的投入,使得整個醫藥衛生市場增長很大,到了2013、2014年醫療衛生投入稍減緩。二是醫院控費使得醫院終端消費下降。三是出口不理想。
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許銘表示,我國有6500多家藥廠,但大部分企業停留在大宗原料藥、低附加值產品的生產。相比國際平均水平——公司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8%,我國不到2%。2012年全國醫藥研發投入總和為53億美元,只抵得上跨國藥企阿斯利康一家的研發投入。
不僅如此,企業扎堆研發的現象還很嚴重,抗感染藥物依然占到新藥申報的絕大部分,這說明很多企業方向感并不是很明確。
“今年對整個醫藥的形勢不是很樂觀,全年出口增幅也只能是在4%-5%之間。”許銘說。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的2014-2020年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市場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顯示,事實上,我國醫藥產業非均衡發展的背后還隱藏了重重矛盾。一方面,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環境承載能力之間的矛盾突出。另一方面,相對落后的產業融資環境和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矛盾。醫藥研發不僅需要大量資金而且周期很長,投資回報與其他行業不同。即便是對有能力投入創新藥的大企業而言,在仿制藥步步緊跟的激烈市場競爭下,能夠獲取收益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宇博智業市場研究員認為,此外,行業發展還面臨著急速膨脹的國民醫療需求與有限供應資源之間的矛盾,產業結構升級與既有布局之間的矛盾,新一波市場機遇與國際競爭力不足的矛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