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前三季度鋼鐵工業發展情況分析: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了前三季度鋼鐵工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共生產粗鋼6.18
據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了解到:近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了前三季度鋼鐵工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共生產粗鋼6.18億噸、生鐵5.42億噸、鋼材8.39億噸,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34%、0.38%和5.02%,但增幅均大幅回落。中鋼協預計今年全年我國粗鋼產量將為8.26億噸。
從鋼鐵市場分析報告相關數據上看,我國粗鋼產量仍處于較高水平,但在今年經濟結構調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經濟增長對鋼材的需求強度已呈持續下降趨勢。
具體看,前三季度鋼鐵下游行業需求增長乏力。房地產市場持續冷淡,從新開工面積以及土地購置面積等指標看,房地產行業復蘇仍需時日;機械工業訂單增長乏力,存在下行壓力;汽車產量雖然保持增長,但主要用國產鋼材的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持續下降。因此前三季度,鋼鐵業遭遇了宏觀經濟增速下滑與鋼鐵需求強度下降的雙重疊加,1至9月份全國粗鋼表觀消費量約5.6億噸,同比減少516萬噸,下降0.9%。
需求不振的同時,粗鋼產量的持續增長造成供求矛盾進一步加劇,導致鋼材價格屢創新低。9月末,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CSPI)為86.35點,連續第12個月低于100點,同比下降14.22點,降幅為14.14%。10月17日鋼材綜合價格指數跌至86.15點,持續創出新低。

不過,受益于上游鐵礦石價格的下跌,1至9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利潤繼續保持盈利,已實現扭虧為盈,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7172.40億元,同比下降0.22%,銷售利潤率為0.71%,同比提高0.30個百分點。可以看到,鋼鐵行業雖然整體保持盈利,但盈利水平仍然很低,基本處于盈虧邊緣。
未來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鋼價低迷、行業微利、長期面臨運行壓力將成為鋼鐵業的新常態。如果結構不調整、過剩產能不化解、供求關系不調整到相對合理的水平,那么行業將更加難以好轉。因此鋼鐵行業需要轉變在高增長和高盈利時期形成的“產量即效益”等傳統思維方式,拋棄不計代價、片面追求規模的粗放發展模式,一邊主動控制產能產量釋放,一邊提升產品質量和品種檔次,不斷滿足日益提高的下游用戶新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行業持續面臨下行壓力,但從當前固定資產投資下降和粗鋼產量增速放緩的趨勢來看,長期以來盲目投資、追求規模擴張的粗放增長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不少鋼企已不愿再將資金放到產能產量的擴張上,而是將投資放到環境保護、礦山建設以及產品的提檔升級上。隨著發展方式的轉變,鋼企要加快適應行業新常態,盡快實現行業發展由“量”到“質”的轉變。
從以上的官方語言的仔細分析,銷售金額雖然同比下降,但是利潤率增長近75%,所以業內傳說的鋼廠噸鋼利潤創兩年新高也是有數據支撐的,加之淘汰落后產能的因素,部分中小鋼廠退出市場,大中型鋼廠的市場占有率和集中度反而提高。
而對于貿易商部分,目前留存下來的基本都是大中型貿易商,有一定的資金實力和成熟的業務網絡,在近兩年的市場巨變中存活下來,求新求變,順應形勢,筆者預期在近期的國企混合制改革中,這部分貿易商將會鋼廠通過股權互換等形式相互融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產供銷一體化的鋼鐵產業集團,在目前的形勢下,這是獨立鋼鐵貿易企業發展的唯一機會。
銀行收貸限貸,鋼廠資金鏈緊張,貿易商已近凋亡,鋼鐵行業寒冬已近三年,貿易模式和行業現狀已經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傳統的“量為價先”現在已經變成“以銷定產”,加之期貨等新興金融因素的滲透,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將轉變為全球化金融化,如明年國家能放開碳排放交易的話,鋼鐵行業的商業模式又將形成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