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奶業整頓和振興規劃綱要》,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和中國奶業協會10月中旬在北京舉辦了“中國奶業振興態勢分析會”。會議認為,奶業作為一個產業已基本形成,但是奶牛養殖與乳制品企業發展不同步,產、加、銷利益聯結與分配機制不健全等深層次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當前奶業發展主要的任務是,推進奶業的轉型升級,奶牛養殖向集約化、標準化轉變,乳品加工業向合理布局轉變,產業經營方式向一體化轉變。在繼續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奶業整頓和振興綱要》的同時,要突出加強奶業產業鏈的協調與管理。對此,來自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奶業協會的負責人提出了明確建議。
黑龍江14條建議
關于加強乳品消費管理的建議有3條。第一條是,普及乳品消費知識使企業增加了營銷費用,其宣傳的同質化也不利于規范消費市場,把乳品消費納入公益性宣傳。第二條是,強力推進學生健康工程。每天每名在校學生特別是農村在校生,補貼配發1元錢的乳制品。第三條是,嚴格包裝標識制度。產品包裝標識要合法化,納入國家法規,讓消費者知情消費。
關于建立生產秩序的建議有5條。第一條:以生鮮乳為原料生產的純乳制品給予政策性支持,以避免企業大量進口低廉的奶粉做復原乳及其他乳制品。第二條:適當延長奶牛貸款期限,給予企業增加貸款授信額度。出臺乳品加工企業減免稅政策,貸款貼息政策,尤其是乳制品出口補貼或退稅政策。第三條:調整分布結構。引導優勢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和承擔調整任務。對此,政府應在稅收、金融、項目上給予支持。第四條:實行生產配額制。由政府授權行業協會調控,建立起乳品加工企業與奶源基地的供需配額制度,養殖及相關環節實行配額生產。第五條:調整養殖規模。國家應在發展奶業合作社、推進合作社參與企業共建基地、建立規模化養殖新機制上給予大力支持。要抑制超大規模奶牛場和形象化養牛小區的建設。
關于市場監管的建議有5條。第一條是,采取措施控制進口原料數量。實行進口乳制品報告備案制,用政策鼓勵乳品加工企業出口中國的產品。第二條是,當生鮮乳的價格低于成本價的時候,政府應該對生鮮乳價格給予必要的干預。第三條是,調整利益分配結構。在養殖、乳品加工及商家利益的分配鏈上,保護奶農權益。國家在這方面應調整政策。第四條是,加強價格和合同監管。根據《價格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和《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嚴禁低于成本價銷售。第五條是,建立起第三方檢測體系及法規。這種第三方檢測應該是農企雙方認可的、社會化的、能負獨立責任的日常檢測機構,而不是政府的監測機構。
最后一條建議是,賦予行業協會相關職能,接受政府委托協調管理,特別是行業規范規則的制定與監督,包括配額管理,價格指導,行業統計,信息發布,包括行業準入資格協調管理,應該讓行業協會發揮相應的作用。
內蒙古3個方向
第一,改變飼養方式。奶牛是畜牧業當中科技含量最高、投資最大、回報率最高、風險最大的一個行業,但我們恰恰把這個行業在全國普遍開花,埋下很多隱患和深層次矛盾。我們的飼料不像發達國家那樣優質、專用,而是有啥喂啥。因此,很多地區粗飼料就是玉米秸稈,精飼料就是玉米,導致產量上不去,乳品質量差,夏季蛋白質不達標。雖然“三聚氰胺”問題與奶源緊張等利益有關,但技術上的落后加劇了矛盾的激化。國家應在改變飼養方式上實施重大項目,對牧區種草實施補貼。
第二,發展奶聯社模式。內蒙古目前80%是散戶養殖,自治區黨委政府準備要建2025個規模化牧場和標準化養殖小區,關鍵是要搞好經營管理。內蒙古的“奶聯社模式”,是把奶農效益穩住,在普遍虧損的情況下,奶聯社提供一個平臺,通過資金、管理、設備和技術的平臺,把散戶奶農的奶牛吸引過來,通過股份制的辦法,讓奶農實現專業化生產。奶農不一定養牛,入股后可以種草、種地或者打工。由于奶聯社是專家養牛,可以一步到位,實現了規模化和集約化。奶聯社今年已經扶植了20個,進展非常好,自治區把這個模式要推廣到全區。
第三,扶持奶農合作社。奶農管理是目前奶業生產的最薄弱環節。國家已經頒發了《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兩年來,奶業在這方面的進展緩慢。原因是有知識的年輕農民大量進城,合作社的組織人才匱乏。而企業到農村牽頭搞奶牛合作社被實踐證明是個好辦法。主管部門應大力推廣企業下鄉組建合作社的模式,對企業,應在土地、經營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遼寧3點希望
一、行業協會要協調好飼養者與加工者利益關系。我國奶業發展中,工業、農業、工商、質檢、衛生等很多部門都在參與管理。在一些跨產業部門的糾紛尤其是交易糾紛中,誰來起到仲裁和裁判作用?如在飼養者與加工企業之間遇到問題,他們只能找協會。但是目前的問題是,奶業協會出具的檢測結果,加工企業不認賬。使得飼養者只有走打官司的渠道,但是打官司對于飼養者來說也是不可行的。所以,市場需要一個仲裁機構,而政府在目前的監管模式下應賦予行業協會這個職能。
二、奶牛飼養行業要加快培養高素質管理人才。要想提高飼養行業整體的管理水平,必須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管理人才。中國奶協搞了中國奶農的培訓計劃,反響非常好。但短期培訓要與長期培訓結合起來。對此,國家應該有規劃,有投入,對特殊產業的從業應逐步推行準入制。
三、扶持奶業發展的惠農政策要切實落實。國家和地方相繼出臺了很多的奶業扶持政策,很全面,現在需要做的是落實。比如各項補貼,無論是落實的方式上還是力度上都要加大力度。再比如學生奶問題,融資保險問題,政策有了,細化和落實不夠。包括生鮮乳購銷合同的監督和執行,亟待落實。
總之,奶業整頓與振興,不只是產加銷的事,更是管理創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