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在江西省樂平市臨港鎮盛埠村看到,該村村民盛正林正忙著整理剛收完3.6畝晚稻的田地。他笑著對筆者說,“我馬上就要播種2畝多地的萵筍,力爭年底前上市賣個好價錢。”這是該市發展冬種產業的一個鏡頭。
樂平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蔬菜產地,全國最大的綠色秋冬萵筍生產基地,全市萵筍基地種植面積6萬畝,以前這個市冬季以種植大白菜、蘿卜、大蒜等大路菜為主,隨著該市世界銀行貸款項目和科技富民項目的推進實施,近年來全市興建了6000多個日光溫室鋼架大棚、260多個冬暖式墻體大棚和2.68萬畝竹木簡易大棚,設施蔬菜成為該市冬季、早春農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火龍果、蠶豌豆、天光1號大蔥、四季豆等46個特色蔬菜品種紛紛落戶樂平。
據樂平市蔬菜局技術人員介紹,入秋以來,該市組織26個工作隊,深入20個鄉鎮的田間地頭,引導當地農民充分利用秋冬閑田,大力發展冬種特色產業,進一步促進農民增收。該市一是科學規劃,積極發展秋冬菜種植。針對13個鄉鎮具有種植秋冬季蔬菜的傳統,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引導,重點抓好樂港、鎮橋、塔山、后港、接渡等鄉鎮、街道,開辟了16個露天、大棚兩類冬菜種植示范基地,136個重點蔬菜專業村興建了百畝蔬菜示范園,充分依托其帶動作用,確保全市秋冬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8.79萬畝,秋冬菜產值達到4.8億元。二是積極引導發展冬種馬鈴薯產業,引進推廣了荷蘭、俄羅斯馬鈴薯良種,推行免耕栽培技術,今年全市發展冬季馬鈴薯1.2萬畝,可實現產值1100萬元。三是以洪巖、雙田、涌山、眾埠等鄉鎮為重點,建立了8000畝山野菜基地,側重發展葛基、兩用竹筍、食用菌、雷竹等高山蔬菜,打響富硒品牌,產值可達7600萬元。
更多蔬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蔬菜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