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上調非居民用電價格,每度上調2.8分。在此之前,政府對成品油價格進行多次調整,以上調為主。隨著人們對節能、環保和安全的日益重視,能源價格上漲已是未來發展趨勢。而能源價格的上調對“耗能大戶”鋼鐵行業必定會帶來影響。筆者認為,此次電價上調對鋼鐵企業生產成本和需求的影響相對較小,在可控范圍之內,但在鋼鐵產能相對過剩、對原材料價格存在明顯上漲預期的情況下,其影響仍不可忽視。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從每桶不到40美元一路震蕩走高,隨著世界經濟觸底回升的態勢愈益明朗,近來一直在每桶80美元左右的高位徘徊。與此相對應,中國汽、柴油價經歷五升三降后,總體累計上漲了1520元和1390元,漲幅為27%左右。油價的上漲對鋼鐵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運輸成本的增加上,當然并不僅限于此。柴油價格上調1000元/噸相當于上調0.83元/升左右,按核定載重20噸的重卡每一百公里耗油約40升計算,此次柴油價格上調增加噸公里運輸成本0.0236元/噸公里。考慮到鋼鐵物流的經濟運輸半徑一般在500公里以內,噸鋼消耗原料在3噸左右,如果按照平均運輸距離400公里計算,由此增加的原料和鋼材運輸成本折合到噸鋼大約為37.8元/噸。以鋼材價格平均為4000元/噸測算,鋼鐵企業成本上漲幅度在0.9%左右。
大型鋼鐵企業都有鐵路運輸,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原燃料都可以利用鐵路運輸,而目前鐵路運費比公路運費價格要低得多,公路運輸主要以短途運輸為主,在鋼鐵企業總運輸中只占一小部分,而且鐵路運費由國家定價,短期看來還沒有明顯上漲的趨勢。因此油價上漲對于鋼鐵企業的運輸成本增加將低于37.8元/噸。
與油相比,鋼鐵企業似乎更離不開電力,沒有電,鋼鐵企業則將近乎癱瘓。不過,就鋼鐵生產成本而言,電耗在其中所占比例較低。由于不同的鋼鐵公司及不同的鋼鐵產品成本構成都不一樣,所以無法對其成本結構進行精確的測算。我國絕大部分粗鋼采用長流程的高爐--轉爐工藝,與短流程的電爐工藝相比,噸鋼耗電較少,鋼坯耗電100多千瓦時/噸,隨著加工深度的提高,噸材耗電逐步提高,熱軋產品噸材耗電300多千瓦時/噸,冷軋產品噸材耗電500多千瓦時/噸。平均而言,我國鋼鐵企業噸鋼耗電在450千瓦時/噸左右。這次電價提高2.8/度,噸鋼成本提高12.6元,增幅在0.32%左右。
不過我們注意到,由于鋼鐵冶煉過程中會有相當多的副產品及余熱釋放,因此,使用這部分能源進行自備發電成了鋼鐵行業節能的首要任務。大中型鋼鐵企業大部分具有自備電廠,使用電煤或者余熱發電,電力自給率在40%以上,這一部分不受此次電價調整影響。因而,如果我們考慮自備電廠因素,此次上調電價對大型鋼鐵企業影響顯然要比小鋼廠更小。
由此可見,今年以來油價和電價等能源價格上漲直接導致鋼鐵企業生產成本增加50元/噸,鋼鐵企業生產成本將增加1.25%。對于整個鋼鐵行業來說,預計今年粗鋼產量將達到5.75億噸,相當于成本增加287.5億元。實際上,1-9月份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總體盈利也不過299.78億元。
對鋼鐵行業來說,能源價格的上漲所帶來的長期影響可能包括成本和需求兩方面。從成本方面來看,考慮由于電價油價的上調導致的其他原材料及設備的價格上漲,動態成本的上漲幅度可能明顯超過我們之前靜態測算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電價上漲而成本鎖定可能會大大調動電力企業的發電積極性,從而加大對電煤的需求,導致煉焦煤的供給緊張程度更為加劇,可能會進一步推高未來鋼鐵企業的煉焦煤采購價格。
從下游需求來看,成品油漲價將直接抑制消費者的汽車購買需求,從而對汽車用鋼需求造成負面影響。汽車制造業與鋼鐵業的關聯度很大,油料價格的上漲對汽車業、鋼鐵業的連鎖反應是客觀存在的。汽車業是鋼材消費的主要行業之一,在汽車生產過程中,鋼材消耗占原材料消耗的60%-70%。電價和成品油價格上調價將拉高生產資料價格和PPI,機械等下游需求同樣會受到抑制。這均對鋼鐵需求構成負面影響。
面對能源價格的上漲,鋼鐵企業要么自行消化,要么向下游轉嫁。在目前的形勢下,鋼鐵企業可以轉嫁一部分,而其余部分可能需要自己消化,鋼鐵企業必須在內部挖潛上下功夫,因為能源價格改革或許剛剛開始。
來源:證券之星
更多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