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地處川中丘陵,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丘區現代畜牧業試點市。近年來,我市把發展現代畜牧業作為丘區農業跨越的突破口,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創新發展機制,加速現代畜牧業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生態化、安全化建設步伐,既實現農民增收、產業增效,又確保養殖、生產、銷售、食用每個環節都做到綠色、安全,科學發展。
“六化”戰略
用科技打好綠色畜牧牌
“這批生豬將銷往成都、重慶,盡管我們的豬價比其他地方高,但還是很搶手,這都得益于遂寧生豬良種化搞得好!”日前,蓬溪縣金祥養殖場的員工不斷往外運送育肥豬,忙得不亦樂乎。公司總經理陳金祥告訴記者,遂寧實施生豬良種化養殖后,在成都和重慶的大屠宰場里過秤,每斤豬價要比新疆、河南、陜西等地的豬高出2-4角錢。記者了解到,2025年1月,在市縣畜牧部門的幫助下,陳金祥開始嘗試生豬品種改良。幾個月后,他發現品種改良后,不僅縮短了生豬出欄周期,降低了養殖成本,而且小豬的成活率也明顯提高。
陳金祥的生豬品種改良,是我市針對生豬養殖實行的公豬和母豬外來良種化(就是用世界上優良種豬長白、約克、杜洛克、皮特蘭雜交組合,簡稱DLY和PIC配套系)、配種人工授精化、育肥雜交一體化(自繁自養),優化飼養組合、優化飼料組合標準,做到良種良法。
我市生豬良種化發展其實就是用科學技術提高生豬繁養水平的具體體現。全市今年新增存欄DLY純種或PIC祖代種豬2082頭,通過采取專業建場或自繁自養的形式,大力發展存欄50-500頭的DLY二雜和PIC父母代種豬場, DLY二雜母豬和PIC的父母代母豬存欄達到10.68萬頭,DLY或PIC良種面達到46.5%以上,存欄種鵝達到了6.52萬只。
傳統分散式養殖格局在我市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以養殖大戶、中小型養殖場、企業工廠化養殖為代表的規模化養殖正大批涌現,而豬舍也從以往的茅草棚搖身一變成為紅瓦白墻的“洋房子”。
據安居區養殖大戶方世林介紹,在家庭傳統養殖的時候,由于經濟條件落后,養殖環境差,過去豬兒住的是低暗潮濕的偏房,易誘發豬鏈球菌病等疫病,生長緩慢,他養豬吃盡了苦頭。“特別是有一年臘月間,買了些仔豬,由于溫度比較低,而且防疫又沒有跟上,技術也不足,豬全部死了,令我痛心疾首。后來,在畜牧部門的培訓下,我掌握了養殖技術,搞起了規模養殖,才有了今天。應該說,規模養殖既安全又賺錢!”方世林告訴記者,規模養殖后,他的豬場每年出欄生豬2025多頭。規模養殖不僅有利于控制動物疫病,建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確保人畜安全,還有利于促進畜產品質量的提高。
為了保證畜禽產品質量,我市加強了標準化養殖技術培訓,重點在規模養殖場推行了以“六規范”為內容的生豬標準化養殖。規范了引種程序、養殖場地選擇、圈舍建設、疫病防控措施、規范了飼料獸藥使用和生產檔案記錄,特別是給生豬、肉牛等建立健康養殖檔案,努力打造綠色生豬、生態肉鵝、優質肉牛品牌,使全市畜牧業進一步提質增效。
在推進畜牧產業化方面,我市從強龍頭著手,重點扶持了高金、美寧、南大、超強等一批生豬加工龍頭企業。對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在項目立項、申報等方面給予重點服務,在能源供給方面重點保障,在用地、貸款等方面重點支持,在帶動養殖戶建設養殖基地上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在擴大加工能力和建設基地上有了較大的發展。我市采取安排科技項目的辦法,激勵企業進行科技研發,積極支持高金公司開展豬肉產品的技術研發,該公司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產品加工中心豬肉分中心,研發的冷鮮肉被國家質監總局授予名牌產品。美寧公司依托科技項目建起了中國現代肉牛產業化研究技術試驗站。支持頤康公司通過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培育出了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頤康雞新品系,被評為全省第一個優質地方新雞系品種,頤康雞成為了市場暢銷的品牌雞。
我市大力實施上山進溝、種養結合、適度規模、循環發展戰略,大力推行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生產模式,種養結合,沼氣配套,科學計算土地對糞污的承載量,合理布局規模養殖的存欄量。大力推廣生物發酵舍零排放技術,積極鼓勵運用沼氣發電,顆粒有機肥加工,充分利用糞污,變廢為寶,生態循環,促進種植增收;真正做到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凡是規模養殖,無論采取哪種辦法,污染必須得到徹底治理。運用先進科學技術,積極開發秸稈飼料資源,大力發展草食牲畜,加快推進以草換肉,增加畜牧效益。在遂寧,畜牧產業生態化的步伐邁得踏實有力。
疫病防控和畜產品安全事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危,事關現代畜牧業的成敗。我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畜產品的食品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來抓,市、縣、鄉三級均建立了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動物疫病診斷監測技術支撐體系。實行了獸醫駐場包片責任制,加強畜禽規模養殖場防疫和畜產品安全工作的監管。畜禽產品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達到100%,杜絕了病害畜禽產品流入市場。加大了對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飼料、獸藥產品的打擊力度。強化了監測和檢測,保證了飼料和獸藥等投入品符合國家標準,保證了瘦肉精等違禁藥物檢出率為零。省、市畜產品安全抽測1000余批次,全市14種違禁藥物、6種殘留限量藥物、蘇丹紅等檢測合格率均為100%。
在遂寧,發展現代畜牧業,通過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用現代化的遺傳理論指導改良畜禽,使畜禽的生產性能明顯提高并符合市場的需要,用現代化的營養科學分析計算、配制飼料,使各類飼料全價化,以符合畜禽的生產需要,用現代的獸醫科學控制動物疫病,以保證畜牧業健康發展,保證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用現代技術控制生態環境,通過調整、控制、利用營養,達到增產的目的。
機制靈活
現代畜牧業的動力之源
隨著我市畜牧產業的飛速發展,一個新的難題出現了:畜牧產業是一個大鏈條,龍頭企業、規模養殖戶、農民,還有相關配套企業,都是這個鏈條中的一節,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另一方面,他們又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利益該如何分享?如果處理不善,整個產業又將走向另外一個死胡同。
大膽探索,機制靈活。遂寧人明白,發展現代畜牧業,需要鏈條中每一環節的多方配合,才能實現良性互動,只有制定靈活的機制,才能調動各方的積極性,才能使現代畜牧業發展有動力之源。
有沒有聽說把生豬弄去寄養的呢?這個辦法在我市并不陌生。我市創造的生豬寄養模式,就是以企業為主體,政府補助為引導,聯合農民進行飼養的一種生豬養殖模式。農戶只需要提供養殖場所和水電以及日常的飼養管理;企業統一提供仔豬、飼料、防疫、獸藥以及生豬保險等,統一收購肥豬;政府按每戶改建圈舍30㎡補助3000元的標準,幫助飼養生豬的農戶改建豬舍。凡農戶年出欄肥豬100頭以上,每月可獲得報酬700元,農戶的年收入可達萬元。
蓬溪大石鎮天宮堂村6組農民蔣志友今年已出欄了322頭該公司寄養的生豬,收入1.8萬元,他高興地說:“養豬把錢賺到了,既種了自家的地,又照顧了老人和孩子,比外出打工強多了。” 這種寄養機制不僅化解了養殖戶面臨的市場、疫病雙重風險,而且極大地調動了老百姓的養豬積極性。
在畜牧部門的幫助和指導下,安居區由23個大型生豬規模養殖場發起在2025年成立安居區安康綠色生豬專業合作社,又以合作社下面發展合作社分社,分社發展適度規模的生豬養殖社員戶。目前已成立5個分社,社員戶已發展近320戶。合作社統一采購飼料,每噸飼料可節約成本200元左右,社員戶生產的優質生豬由合作社統一聯系銷售,每公斤高出0.2-0.3元,每頭出欄生豬可增加收入80元左右,降低養殖戶虧損。同時,合作社利用現有股金80多萬元,做社員戶的小額貸款,解決目前生豬價格低迷時期的飼料資金短期短缺問題。這種方式不僅能化解各種風險,還強化了利益的分享聯接。
為了使龍頭企業的加工與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把養殖農民帶入市場,我市大力發展各類畜牧專合組織,發展養殖會員。目前,我市發展了安居養豬合作社、一品原生態肉鵝合作社等一大批畜牧專業合作經濟組織117個,養殖會員達到42025余戶,在組織農戶搞好畜禽標準化生產、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提高了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在不斷的探索中,我市總結出了一套多方聯動、合作共贏的新機制,即擔保公司+金融機構+保險公司+肉食品加工企業+飼料加工企業+畜種場+專業合作社+規模養殖戶。7個方面相互合作、共同參與,在合作中發展,在發展中共贏。
養豬工人制又是我市的獨創。齊全公司統一修建每年出欄1000頭的標準化圈舍,并由公司提供仔豬、飼料、防疫,統一收購生豬,然后聘請農民飼養管理,每增重1斤給農民0.5元工錢,每出欄一頭豬農民獲得50元以上收入,一戶農民管理飼養一幢豬舍,一年可獲得5萬元左右的收入,實現了農民零風險養殖增收。
更多畜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畜牧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