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吃藥貴不是單純靠一次次的藥品降價,也不僅僅靠取消藥品提成,而是要在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將藥品的利潤控制在合理的區間。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就完善藥物定價和價格管理機制建言獻策。
“一個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后干了4年醫藥代表,就買了房子和高級汽車,與他在醫院工作的同學收入差距越來越大。藥品定價為什么那么離譜?有一家藥品企業生產了一種治咳中藥,去做價格申報,成本只有3元,‘使勁’報了9.8元,結果被批了30多元,這樣的定價老百姓吃藥能不貴嗎?”全國人大代表康鳳英直指藥品定價的虛高和不合理。
全國政協委員葛均波擔心會出現類似過去的“中標死”、“降價死”等現象,導致政府好的政策措施無法使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我國應盡快依靠專家的力量,在調研的基礎上,做到藥品優質優價、科學定價,保證藥物生產企業有利可圖,但是這個利潤必須控制在合理范疇內。”
更多藥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藥品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