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行業分析發展規劃重點在節能減排: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研究制定“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專項規劃,將建議的各項要求具體落實。行業分析規劃內容涉及全面改革資源稅、
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在抓緊研究制定“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專項規劃,將建議的各項要求具體落實。行業分析規劃內容涉及全面改革資源稅、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廣合同能源管理等多方面。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十二五”期間,將把大幅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強度、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作為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將強化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健全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解振華透露,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積極研究征收環保稅、碳稅。“十二五”期間,碳強度、能源強度降低,非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及森林面積、蓄積量等,都將成為“十二五”規劃中的約束性指標,以確保實現碳強度到2025年降低40%~45%的目標。這些指標確定后,將分配到各地方和各行業,而且將比“十一五”期間分配得更加科學、合理。
解振華曾減排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有望如期實現。但是進入今年下半年以來,一些地方為完成節能減排任務采取拉閘限電等非正常手段。盡管“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有望如期完成,但“臨時抱佛腳”的模式不可借鑒。因此,建立一套標本兼治的、更為長遠的節能減排機制勢在必行。解振華表示,在“十二五”期間,政府將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更多地采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實現碳排放強度降低的目標。
“碳強度”將成約束性指標
帶動節能環保產業全面提速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政府“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立足長效機制的努力必將帶來中國節能環保產業的躍升和中國綠色技術產業化的全面提速。
記者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獲悉,《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目前已基本編制完成,規劃將把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產業、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與環保服務六大領域列為重點支持對象,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十二五”期間要推行清潔生產
解振華日前在全國清潔生產工作會議上表示,為應對經濟增長中資源、環境瓶頸制約不斷加劇的局面,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十二五”國家清潔生產規劃,使之成為“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的重要內容,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解振華強調,要結合推進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和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抓好工業、農業、建筑、交通、商貿服務等領域的清潔生產。如在工業領域,要積極推行生態設計,從全生命周期減少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加大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和清潔生產改造力度,加強清潔生產重大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農業領域要減少生產資料投入大力推廣測土施肥,農藥減施技術,發展畜禽水產業的清潔養殖,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推進秸稈等資源化利用,形成高效、清潔的農業生產模式。建筑領域要改進建筑設計,發展綠色生態和低碳建筑,積極采用清潔施工技術和措施,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加強太陽能、地熱等新能源利用,抓好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交通領域要推廣科學合理的道路系統設計,減少對土地和植被的破壞,采用清潔、高效的運輸方式和工具,減輕交通擁堵壓力,減少能源消耗。商貿服務領域要減少流通環節、提高流通效率,大力推進高效照明產品使用,鼓勵采購和銷售節能、節水、節材產品,逐步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推進餐廚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等。
具體而言,在節能產業方面,一是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二是發展高效節能產品;三是發展節能服務產業。
在環保產業方面,一是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土壤修復,監測設備等;二是發展環保產品;三是發展環保服務,建立以資金融通和投入、工程設計和建設、設施運營和維護、技術咨詢和人才培訓等為主要內容的環保產業服務體系,加大污染治理設施特許經營實施力度。
在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方面,重點發展共伴生礦產資源、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汽車零部件及機電產品再制造,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餐廚廢棄物、建筑廢棄物、道路瀝青和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重點解決共性關鍵技術的示范推廣。
據有關行業分析協會和專家測算,截至2025年底,國內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1.71萬億元,在節能服務產業協會注冊的節能服務公司500多家,城鎮污水垃圾運營企業1000多家。預計2025~2025年,城鎮污水垃圾、煙氣脫硫脫硝設施建設投資可達6000多億元,運營服務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
更多環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環保行業報告匯總》。這里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數據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