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是鼻竇粘膜的炎癥。包括急性鼻旁竇炎和慢性鼻旁竇炎。為鼻科常見疾病,慢性者居多。由于病情緩慢,所以很多人都在不知不覺的時候就中招。為了避免自身遭受更大的傷害,及早認清鼻竇炎癥狀。及早治療很關鍵。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鼻竇炎的癥狀以及治療方法。
鼻竇炎的癥狀
1、明顯的鼻塞:鼻竇炎的癥狀和感冒類似,都有明顯的鼻塞,不過鼻竇炎患者鼻塞時,往往還伴隨有頭痛癥狀,這是因為鼻塞中存在較多的分泌物,鼻塞由原來的間接性慢慢轉變為持續性。
2、流膿涕:鼻竇炎患者會經常流鼻涕,并且比較嚴重,鼻涕多為膿性或粘膿性,黃色或黃綠色,量多少不定,多流向咽喉部,單側有臭味。
3、頭痛明顯:由于患者受到鼻竇炎的嚴重侵害,諸多的并發癥,導致患者出現明顯的頭痛頭暈,白天的時候癥狀比較明顯,夜間比較輕。
4、嗅覺明顯下降:鼻竇炎患者出現明顯的鼻塞,鼻塞癥狀較為嚴重,患者朋友們會經常張口呼吸,這很容易導致病菌的侵入。
鼻竇炎治療
1、急性鼻竇炎
(1)全身治療采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因多為球菌感染,以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為首選藥物,藥物治療強調選擇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療程使用。若頭痛或局部疼痛劇烈,可適當用鎮靜劑或鎮痛劑。一般療法與急性鼻炎相同。中醫中藥治療以散風清熱、芳香通竅為主,以解毒去瘀為輔。
(2)改善鼻竇引流常用含1%麻黃素的藥物滴鼻,收縮鼻腔,改善引流。急性鼻竇炎還可以通過體位改變進而改善鼻竇的通氣引流而減輕頭痛。
(3)上頜竇穿刺沖洗術急性上頜竇炎宜在全身癥狀消退、局部急性炎癥基本控制后施行。沖洗后可注入抗菌溶液,每周1~2次。
(4)鼻竇置換療法適用于兒童多組鼻竇炎患者。
(5)病因治療如為牙源性上頜竇炎應同時治療牙病。
(6)黏液促排劑治療可以使用黏液促排劑,改善分泌物性狀并易于排出。
(7)激素治療可以應用鼻用局部激素或全身應用激素,改善局部炎癥狀態,加強引流。
(8)手術急性鼻竇炎在藥物控制不滿意或出現并發癥時可采用鼻內鏡手術,通過內鏡引導直達病灶,開放鼻竇口,清除病變,改善局部引流,進而恢復鼻竇正常的生理功能。
2、慢性鼻竇炎
(1)抗生素Macrolides(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雖然不可以清除細菌,但可以減少慢性細菌感染的毒性和減少細胞損害。在激素治療失敗的病例中,選擇性的應用長期低劑量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是有效的。具體起效機制不是很明確,但可能同局部宿主免疫反應的下調以及繁殖細菌的毒性較弱有關
(2)血管收縮劑能收縮鼻腔腫脹的黏膜,以利鼻竇引流。但血管收縮劑不宜長期使用,會有引起繼發藥物性鼻炎之虞。
(3)黏液促排劑在標準的治療方法上加入黏液促排劑可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主要是可以減少治療時間。
(4)抗組胺藥盡管在慢性鼻-鼻竇炎的治療中并沒有建議使用抗組胺藥,但在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在慢性鼻-鼻竇炎的治療中,抗組胺藥還是經常被使用,可以明顯減輕噴嚏、流涕和鼻塞癥狀,但對鼻息肉的大小無明顯影響。
(5)高滲鹽水高滲鹽水可以改善鼻黏膜纖毛清除率,有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高滲鹽水在咳嗽、流涕、鼻后滴漏癥狀各個評價指標中均有明顯效果。
(6)中醫中藥以芳香通竅、清熱解毒、祛濕排膿為原則。
(7)理療一般用超短波透熱療法,以輔助治療。
(8)鼻竇置換法適用于多個鼻竇發炎及兒童。
(9)手術治療
1)鼻內鏡下鼻竇手術為目前首選方法。在鼻內鏡明視下,徹底清除各鼻竇病變,充分開放各鼻竇竇口,改善鼻竇引流,并盡可能保留正常組織,是一種盡可能保留功能的微創手術。
2)其他手術上頜竇鼻內開窗術、上頜竇根治術、鼻內篩竇切除術、鼻外篩竇切除術、額竇鉆孔術、額竇切開術、蝶竇切開術等。
對于一個確診的慢性鼻竇炎患者,推薦的治療程序應該是:首先進行藥物治療(包括局部和全身應用),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進行鼻竇CT掃描,如果有影像學改變及手術指征,再行鼻內鏡手術。
聲明:以上方法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