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朋友喜歡晚上泡腳,能幫助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祛寒退熱,排毒養顏,但經常泡腳也會有一些壞處,尤其是泡腳時間過長或水溫過高時,容易造成心血管超負荷以及皮膚的瘙癢癥等,兒童經常泡腳還可能得扁平足。有腳氣可以用茶葉水、米醋、花椒水、鹽水等泡腳,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平時泡腳也可以在足浴桶里加玫瑰花瓣、生姜、食鹽等。下面來了解一下泡腳的好處與壞處吧!
經常泡腳有什么好處
1、減緩疲勞。在泡腳的時候,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從而減緩疲勞。
2、改善睡眠。泡完腳后,身體達到放松狀態,能更快地入睡。
3、泡腳可以使體溫升高,促進末梢血管的血流順暢,并減輕心臟的負擔。
4、養腎護肝,泡腳后,按摩涌泉穴和太沖穴,從而起到養腎護肝的作用。
5、通便。刺激腳底的大腸反射區,還能起到通便的效果。
6、排除毒素。泡腳促進血液循環,讓人出汗,從而使某些毒素隨著汗液排出。
7、降低血壓。如果在泡腳同時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壓大腳趾后方偏外側足背的太沖穴,還有助于降低血壓。
8、緩解頭痛。當泡腳的時候,血液從頭部流向腳部,相對減少腦充血,從而緩解頭痛。
9、驅寒退熱。對于感冒發熱病引起的頭痛,熱水泡腳還有助于退熱。
10、美容養生。在泡腳的水中加入自己喜歡的精油,能美容養生。
泡腳的壞處有哪些
1、可能造成心血管超負荷以及皮膚的瘙癢癥
泡腳的時間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如果時間過長,雙腳的局部血液循環長時間過快,體內血液也會更多地流向下肢,會造成心血管超負荷。而且冬季氣候本來就干燥,皮膚在熱水中浸泡時間過長,還會導致皮膚過于干燥,容易得皮膚瘙癢癥,因此不論是哪個齡段的人士泡腳,結束以后最好使用一定的潤膚產品,讓皮膚保持一定的水分。
2、可能會導致器官供血不足
泡腳時水溫不能太高。許多人覺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圍內,水溫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實并不然。泡腳的最佳水溫在50℃以下,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假如水溫過高的話,腳上的血管容易過度擴張,體內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反而容易引起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對身體不利。
3、可能會造成人的營養不良
飯后半小時內不宜泡腳,因為它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長期下來會使人營養不良。
4、兒童會得扁平足
足弓是從兒童期開始形成的,如果經常性用熱水給兒童泡腳,會給足部的神經、血管的功能帶來一些影響,尤其是頻繁的泡腳或燙腳更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泡腳水里放什么好
1、一般食鹽可以用來泡腳去死皮,對高血壓患者也有好處。
2、食醋泡腳治療腳氣,適用于足跟骨刺的骨質增生。
3、玫瑰花瓣泡腳,有很好地活血化瘀的功效。
4、加紅花泡腳適用于心腦血管疾病、婦女閉經、經痛。每次十克放鍋內,水沸后煮五分鐘,連續五次。
5、加生姜泡腳適用于風寒感冒、風濕、類風濕、腳涼等。
6、加艾葉泡腳可緩解咳嗽、哮喘、呼吸系統疾病。

7、加花椒可以緩解腳汗、腳臭、腳氣、濕疹。花椒要放鍋內煮沸五分鐘。
聲明:以上知識源于程序系統索引或網民分享提供,僅供您參考使用,不代表本網站的研究觀點,證明有效,請注意甄別內容來源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申請刪除>>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