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球拍的選擇方法_如何選擇網(wǎng)球拍知識:每一位想打網(wǎng)球的人都希望自己有一把得心應手--重量、手感等都適合于自己的需要,使用起來都非常順手的球拍.當然,除此以外,款式和顏
網(wǎng)球拍的選擇方法 如何選擇網(wǎng)球拍
國際網(wǎng)球聯(lián)合會(ITF)制定的網(wǎng)球競賽規(guī)則中對球拍有如下一些專門的規(guī)定 ,了解這些規(guī)定對我們選購是有用的.
這些規(guī)定是:
1、球拍的擊球面必須是平的,由弦線上下交替編織或聯(lián)結組成,其組成格式應 完全一致.每條弦線必須與拍框聯(lián)接,特別是穿 線后其中心密度不能小于其他任何區(qū) 域的密度.弦線不應有附屬物或突起 物:如有附屬物,只限于用以限制或防止弦線的磨損、震動或分散重力, 其大小和布置均應合理.
2、拍框和拍柄的總長不得超過81.28 厘米(32英寸),總寬不得超過 31.75厘米 (12.5英寸).拍 框內沿總長不得超過39.37厘米 (15.5英寸).總寬不得超過29.21厘米(11.5英寸).
初學網(wǎng)球的人應如何選購網(wǎng)球拍呢 ?這主要應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定,另外也要看 自己的經(jīng)濟基礎.我國市場上的網(wǎng)球拍,像名牌PRICE EILSON HEAD,售價在千元 以上,有的甚至高達3000元左右.中檔的一般在千元以下,而低檔的只有幾百元,甚至一百元左右就可以買一把中低檔的象航空牌(AEROP LANE)、領導牌(LEADER)、帕仙奴牌(PACINO)、大 鬼牌(OKER )的球拍用用,待掌握了一定的網(wǎng)球技術以后,再換一把中 、高檔的.
在選購球拍時要看拍子的重量如何.球拍的重量以L(輕) 、M(中)、H (重 )來表示.其具體重量分別為11-13盎司、13.5-13.75盎司、14 -15盎司. 1盎司=28.35g.
第二要看球拍的平衡感如何.球拍有大頭、中頭、小頭的 區(qū)別,還有寬 邊、窄邊的不同,選擇時固然要根 據(jù)自己的喜好,但一定要注意拍頭不能過重.
第三是拍弦.拍弦有尼龍弦和羊腸弦兩種,這兩種各有所長.拍弦的松緊對擊球有直接的影響.職業(yè)選手的拍弦一般穿的較緊,約在60磅左右, 初學者拍弦不宜穿得緊,55磅左 右即可.第四是拍柄.拍柄的粗細應根據(jù)自己手掌的大小而定--從掌心至中指尖的距離即是最適宜的球拍握柄的尺寸.為了便于人們選購,拍柄上都標有表示其粗細的尺寸,如4 1/8、4 1/4、4 3/8、41/2等等.表示拍 柄粗細的單位是英寸,1英寸等于2.54厘米
由於每個人的體能,齡各有不同,因此對於球拍的要求也就不同,選擇球拍除了要考量自己的程度和打球習慣外,球拍的好壞也會影響球場上的表現(xiàn),更有可能牽涉到運動傷害的層面,所以在自己的預算內選擇適合的拍子便相當重要.下面詳細說一下.
重量太重的球拍會使球員在揮拍時動作遲頓,太輕的拍子則不易應付強球,也容易翻拍.一般的經(jīng)驗:青力壯適用320~330g,中老人適用300~320g,小姐太太適用280~300g.
握把尺寸跟重量一樣,握把的大小也要選擇自己覺得舒適的,太粗的握把容易疲勞,靈敏度降低,不易處理小球、截擊球,而太細的球拍不易抓緊,遇上強球容易松動而翻拍.一般的男性球員適用4 3/8,若能力允許,也可用大一點的4 1/2;女性適用4 1/4~4 3/8.
比較合適的握把是用正確的握法握拍時,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正好斜對在一起.也可量自己從掌心第二掌線至中指尖的距離,這個長度即是最適宜的球拍握柄的尺寸.
拍面的大小
大拍面比較有寬容度,英文稱More Forgiving,也就是偏離中心點擊中球,也可以把球擊出去,可以用「好球區(qū)比較大」來形容它.英文把這好球區(qū)稱為Sweet Spot,因此有人稱它為“甜點”或“甜區(qū)”,它的意思是當球被打在好球區(qū)的時候,球的彈力較大,球速較快,打者也很有滿足感.因為球拍的面大,風的阻力也大.甜區(qū)加大不易失球,但是缺乏速度,職業(yè)球員大部份用中拍面的球拍,原因在於甜區(qū)越小,力量越集中,球速就更快.

結論是,大拍面易學,稍微偏離中心也能打到,缺點是缺少速度,控制也較差,適合女性,初學者及紀大者,大約是110~115平方英寸.小拍面適合中上級及輕球員,球速快,打點控制好,但是甜區(qū)小.

平衡點
平衡點的中心話題就是“頭重”或“頭輕”的問題,頭重適合長拍,底線抽球的對打;頭輕適合網(wǎng)球截擊,雙手選手常用.
形狀、構造
每一個拍面的形狀,都有它獨特的設計理念,主要的不同就是甜區(qū)不同,這可從拍子的簡介或吊牌中看出.至於構造方面,整支球拍會有不同的軟硬度存在,吊牌中也會有顯示,大部份是以號碼來表示,號碼越大,硬度越小,揮拍動作大,力氣大的人,適合硬度較小的拍子.
磅數(shù)的高低
一般最常用的磅數(shù)是55到60磅之間,職業(yè)選手往往都穿到70磅左右.磅數(shù)越高,彈性越低,但是揮拍速度快的球員可獲得較好的控球效果,磅數(shù)低會產(chǎn)生彈簧床作用而使反彈力增加,相對的,控球性就會減低.
網(wǎng)球線的選擇
網(wǎng)球線的主流是尼龍線,因有不怕潮濕,又耐磨,又能大量生產(chǎn)而價格合理等優(yōu)點而盛行,但是尼龍線也有缺點,那就是容易因松弛而使磅數(shù)變化.羊腸價格昂貴,彈性極佳,穩(wěn)定性好,缺點是怕濕.選線只有兩種選法:耐用、好打.既耐用又好打的線太少,原因是線越粗越耐用,而越細越好打,所以三兩天就會斷線的人最好穿上直徑1.35mm到1.45mm較粗的線,但是粗線的手感并不好;而細線一般在1.20mm到1.30mm之間,對於切球較敏銳,彈力也佳.
下面是關于不同重量與平衡的優(yōu)缺點指導:
重型頭輕的球拍--多數(shù)職業(yè)球員更喜歡這種球拍,被認為是"傳統(tǒng)的重量平衡"球拍,通常重11-13盎司,平衡點1/2 到 1-1/2英寸頭輕,以保持使用靈活性.在多數(shù)情況下,這種球拍也看作是"球員型"球拍,因為它們以控制為導向,是為自己發(fā)力的球員設計的.
輕型頭重的球拍--幾前,威爾遜發(fā)現(xiàn)有可能制造出操作更靈活且不減輕頭部重量的球拍.方法是減輕把柄重量,這樣球拍總體變輕,但保留擊球的上半圈的質量,這便是 Hammer 的設計理念.其他球拍制造商先后推出了輕型頭重(與對等平衡)的球拍.這類球拍的優(yōu)點是增加了使用靈活性,但不會消耗力量,尤其是在底線抽球時更是如此;缺點還不太明朗--一些"專家"認為減輕重量會增加腕、肘和肩膀的抖動量.一些原來使用傳統(tǒng)重量平衡球拍的球員聲稱,使用輕型頭重式球拍感?quot;不實在".當然,有得必有失.減輕球拍重量會改變手感--或好或壞.請記住,球拍太輕可以增加重量,而減少球拍重量幾乎是不可能的.
球拍硬度
擊球時球拍彎曲的量會影響它可能的力量.球拍越硬,彎曲越少,這樣消耗球的能量就越少.有彈性的球拍彎曲量大,會損失更多的能量.在球員中盛行這樣一種說法,有彈性的球拍向后彎曲量越大,由于彈弓效應傳給球的力量也越大.球在網(wǎng)上的滯留時間約3-5毫秒,遠遠小于球拍復原的時間,因此,球拍不會將能量"傳給"球,它吸收能量的多少取決于硬度.硬球拍擊球時彎曲不大,因此吸收的力量不如彈性球拍的多.
可是球拍硬度不是唯一影響力量的因素,控制和舒適度也很重要.一般而言,力量越大的球拍越不好控制,不過,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球員類型和能力.進階球員可能更喜歡有彈性的球拍,因為揮拍速度快,范圍大,力量強.可是初學者和中級球員可能會覺得較硬的球拍在擊球時彎曲不大,更容易控制,這也同樣適用打短強球的進階球員.從某方面講,硬球拍通常不如彈性球拍舒適,因為特硬球拍傳遞給腕、肘、肩膀的沖擊震蕩要比硬度適中球拍傳遞的大.舒適度很難測量,因為每個球員對舒適程度有不同的感覺.不過,胳膊或肩膀不適的球員一般更適合彈性或硬度適中的球拍,避免使用硬的或特硬球拍.通常情況下,較硬的球拍不易打旋球,因為球離開網(wǎng)面的速度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