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床原理-工藝-技術篇:對軟床的構成、一般結構等知識的講解,以及對軟床配料工序、組裝框架及粘貼框架等生產工序的詳細介紹說明。
軟床的制作工序
軟床主要由框架、填充料、面料三大部分構成。
(1)框架組成了軟床主體結構和基本造型。框架材料主要是木材、鋼材、人造板,中密度纖維板等,目前以中密度纖維板為主。框架主要要滿足造型要求和強度要求。
(2)填充料對軟床的舒適度起著決定性作用。傳統的填充料是棕絲、彈簧,現在常用的是各種功能的發泡塑料、海綿、合成材料等。填充料應有良好的彈性、抗疲勞、長壽命。軟床不同部位的填充料承重、舒適度要求不同。填充料的性能、價格差別極大。
(3)面料的質地、色澤決定著軟床的品位,目前面料品種真是琳瑯滿目,隨著科學技術進步,面料品種還會越來越豐富。
傳統軟床一般結構(自下而上):

框架——木條——彈簧——底層紗布——棕墊——海綿——內袋——外套。
現代軟床一般結構(自下而上):
框架——松緊帶——底層紗布——海綿——內袋——外套。可見,現代軟床的生產的工藝比傳統軟床省略了費時費工的固定彈簧、鋪棕墊工序。
軟床生產的特點是所用的材料種類多、材質差異大,制作框架用木材、鋼材、人造板、油漆、裝飾件等;填充用海綿、發泡塑料、松緊帶、無紡布、彈簧、棕墊等;制作外套用布、真皮、復合材料等。加工工藝跨度大,從木工作業、漆工作業、縫紉工作業至發捫工作業。根據專業分工、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則,將軟床加工分為5工段:框架工段,主要制作軟床框架;外飾工段,主要制作軟床暴露在外的構件;內襯工段,配制各類海綿內芯;外套工段,裁剪縫制外套;總裝(捫皮)工段,將各前各工段的半成品,配上輔料,裝配成完整的軟床產品。
不同的軟床生產廠其工藝流程也有所不同,小企業工序分工線條較粗,大中型企業的工序分工較細致,專業化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工效和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
生產工序的簡介
配料工序
軟床框架用材大部分是板材,用開料鋸鋸截直線型的板材,小型企業則用圓鋸鋸截,帶鋸鋸切曲線型板材。軟床框架用材可采用中密度纖維板,因中密度纖維板具有幅面大,出材率高的優點,對曲線型部件尤其顯著。目前各種配合中纖板的緊固件、連接件的性能都很好。市場上還有不少甲醛封閉、甲醛捕捉的化工產品在中纖板框架表面噴涂,可以擺脫甲醛的困擾。對于實木出面的框架、扶手、裝飾件,這些零部件表面質量要求高,工藝復雜,有些還需實木彎曲、有些需要特殊工藝處理,這類部件基本上與實木家具的加工相一致,就不再討論了。
清晰正確的配料單、排料圖,曲線型部件的模板,是合理用料、提高工效的主要措施。
組裝框架
將配制好的板材、彎曲件、方材組合成框,并且封上底板。要經常收集匯總用于軟床組框的緊固件,巧妙地選用緊固件信息,對于組裝框架可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制成的軟床框架要注意其質量,對批量生產的框架尺寸符合要求,尺寸的誤差給總裝(捫皮)工序造成麻煩。框架的強度要符合要求,目前軟床的框架結構都以經驗出發,其實通過優化處理可減少框架用料或進一步提高強度。框架結構的工藝性也要注重,要便于后續工序的操作。框架的表面要作光整處理,去毛刺和銳角,以避免給后續工序留下隱患。海綿配制。
根據料單要求的規格尺寸,劃線、切割海綿,對于形狀復雜的、需套裁的海綿應附上排料單和模板便于施工。
粘貼框架
在框架上釘松緊帶——釘紗布——膠粘薄或厚海綿為捫皮工序作準備、減少捫皮工序的作業量。這一工序中對松緊帶的規格、數量、拉力值、交叉次序都要有相應的要求,這些參數會影響到軟床的舒適度和耐用度。
外套裁剪
根據配料單要求,按樣板進行裁剪。對天然皮張要逐張檢查、避開傷痕、疵點。人工合成材料可用電剪成疊裁剪,合理地利用好珍貴的天然皮張,量材擇用,杜絕大材小用。外套裁剪是一個生產成本的控制點。
裝配(捫皮)
將粘貼好的框架,加工好的內、外套,各種飾件、配件組裝成軟床。一般流程是在粘有海綿的框架上釘內套,然后套上外套并固定,再裝上裝飾件,釘底布、裝腳。
檢驗入庫
產品經檢驗合格后可包裝,入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