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當涂縣十大著名旅游景點名單如下:甑山生態園麗景溫泉、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運漕老街、詩城人家景區、李白墓、臺灣花博園景區、大公圩、安徽太白碑林、甑山生態園、安徽天門山景區,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1:
甑山生態園麗景溫泉
甑山生態園麗景溫泉是華東地區以鐵泉文化為主題的溫泉養生度假酒店,也是集溫泉養生、會議度假、餐飲客房、康樂休閑為一體的精品休閑溫泉度假酒店,配套設施完善。麗景溫泉源自地下斷裂帶200米深處,水溫達45℃,富含多種對身體有益的礦物質元素,是華東地區罕見的鐵泉;其由室內水療館、室外露天精致特色泡池、休閑活動區三部分組成,其中露天室外泡池為22個。查看詳細
2: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區
國家A級景區
4A級景區
大青山李白文化園,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太白路東100米,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文化園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個景區,主要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等景點,園內完整的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集中展現了明清宗族祠堂式的建筑風格,墓志碑刻也詳細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查看詳細
3:
運漕老街
國家A級景區
馬鞍山含山縣運漕鎮坐落于縣城南端40公里處,總面積70.3平方公里,4.4萬人口。東晉時又稱“蓼花洲”。翻開古鎮的歷史長卷,這里既有明初“江北十二圩鹽引岸”的輝煌,亦有36街、72巷、48道閘的繁華。“過街木樓石板路,青磚小瓦馬頭街”是古鎮典型的建筑風格。商賈云集、市埠繁榮,是運漕鎮曾經繁華的真實寫照。 查看詳細
4:
李白墓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白墓園在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枕著郁郁蔥蔥的青林山,面對奔流不息的青山河,山青水碧,環境幽雅,與采石磯、天門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線。園內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青蓮書院、十詠亭、盆景園等景點。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現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風格,“宋碑”則詳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太白碑林”鑲嵌著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各個時期經典詩碑106方。查看詳細

5:
臺灣花博園景區
馬鞍山臺灣花博園位于安徽馬鞍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武漢路南,西臨205國道、東臨蕪馬高速,與蕪湖市區接壤,距馬鞍山市區35分鐘車程,距南京市區60分種車程,蕪馬高速公路出口距景區10公里,交通便利。灣花博園已被確定為市級旅游示范點,依照國家4A級風景區標準精心打造,項目建設主要突出“一帶三區五園”:一帶,涉及休閑觀光帶;三區,科技農業區、花卉園藝區、生態休閑區;五園,科技園、物流園、生態園、組培園、科普園。查看詳細
6:
詩城人家景區
國家A級景區
4A級景區
詩城人家景區,座落在當涂縣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內,由黃山歙縣牌坊群鮑家花園開發有限公司投資開發,是當涂縣 人民政府招商引資的旅游重點項目,是馬鞍山市重點建設工程。景區經營范圍主要有:花卉、苗木種植、銷售;盆景、根雕制作、銷售;盆景展示、旅游景區管理服務,旅游產品銷售、旅游 景區的開發、觀光、餐飲。查看詳細
7:
安徽太白碑林
安徽太白碑林于1999年興建,由支南工業大學建筑學院院長朱良文教授領銜設計,風格采用江南園林式,具有典型的徽派特色。碑林內芳草萋萋、水波蕩漾、石山古拙、林木青翠、景致怡人。碑林現已收到并珍藏現代、當代106名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在各個時期精典詩文,在碑材鐫刻上均臻一流,已成為安徽省乃至全國新建碑林中的精品。查看詳細
8:
甑山生態園
國家A級景區
甑山生態園是由甑山投資有限公司投資興建。數家國際、國內頂級規劃、設計、施工公司參與建設,精心打造。是集生態農業、觀光旅游、酒店餐飲、休閑度假、文化健身、會議商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園區。甑山生態園北端是狀如袍笏貴人、壁立百仞的甑山。由此向東南方向是漸趨寬闊的谷地。涓涓溪流匯聚成映山湖。湖水倒映兩邊翠綠的青山,水草婆娑,魚兒嬉游。谷地西側有山狀如金龜,向湖爬行。查看詳細
9:
大公圩
大公圩水鄉,是中國面積較大的古官圩,圩內油菜種植面積有10多萬畝,置身青山之巔,遠眺金色花海,令人心曠神怡。每年三四月,當涂大公圩水鄉油菜花競相綻放,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金黃的油菜花、造型美觀別致的美好鄉村民居交相輝映,景色美不勝收。每年油菜花盛開季節,當涂縣都會結合現有大公圩水鄉風景旅游線路,應用農業技術,在油菜花田中勾畫出多個觀賞創意圖案,吸引了游客前來。查看詳細
10:
安徽天門山景區
國家A級景區
安徽天門山位于安徽省東部,在巢湖、蕪湖和馬鞍山三市交界處,因李白《望天門山》一詩而天下聞名。天門山系“夾江對峙”的東梁山、西梁山之并稱。天門二山中以東梁山最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瀉千里的長江折轉北去,形成『碧水東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來,以其獨有的山形水勢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著歷代名流、墨客來遨游題詠,然最富氣勢的仍是李白《望天門山》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天門煙浪”的意境,正在于此。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