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十大祈福圣地_沈陽燒香拜佛適合去哪里_沈陽燒香許愿的地方:沈陽十大祈福圣地名單如下:太清宮、慈恩寺、實勝寺、中華寺、華圣寺、長安寺、太平寺、般若寺、觀音寺、大佛寺,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沈陽十大祈福圣地名單如下:太清宮、慈恩寺、實勝寺、中華寺、華圣寺、長安寺、太平寺、般若寺、觀音寺、大佛寺,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慈恩寺,位于遼寧省沈河區大南街慈恩寺巷12號,是沈陽市現存最大的佛教寺院,有“十方叢林”之稱。寺院坐西朝東,院內建筑分三路,占地約12600平方米,正面有山門三楹,小式硬山造,灰瓦頂,跨過山門,南側為鐘樓,北側為鼓樓,均為歇山九脊灰瓦,樓亭為二層圍廊,下為方形基座。慈恩寺是中國東北四大佛教叢林之一,也是沈陽市佛教寺院集中之地。查看詳細
實勝寺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黃寺路二段12號。全稱為蓮花凈土實勝寺,后金(清)太宗皇太極徵服蒙古察哈爾國后,得瑪哈噶喇金佛,遂于崇德元年(1636年)敕令修建此寺,故亦稱“皇寺”。又因實勝寺隸屬喇嘛中的黃教,寺院建筑也是一片黃色,故俗稱“黃寺”,是沈陽市歷史較長、規模較大的一座喇嘛廟。查看詳細
太清宮位于沈陽市,原名三教堂。清代康熙二年(1663)鎮守遼東等處將軍烏庫理為關東道士郭守真創建。此宮坐北面南,山門開于東側,主要建筑有山門、靈官殿、關帝殿、老君殿、玉皇閣、三官殿、呂祖樓、郭祖殿、丘祖殿、善功祠、郭祖塔等;原有殿堂樓閣及道舍等房室一百余間,面積五千二百余平方米,是東北著名的道教全真十方叢林。查看詳細
長安寺位于沈河區朝陽街長安寺巷 6號,是沈陽最古老的建筑群,占地約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平方米。自南向北在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山門、天王殿、戲臺、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寺內現存《大正藏》兩部,石碑六通,其中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沈陽長安禪寺碑》有重要的文物價值。1985年2月,沈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于1986年9月正式對外開放。1988年12月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查看詳細

華圣寺位于沈陽市鐵西區高花鄉,距離沈陽四十余公里,占地數百畝,是一座較大的寺廟。)華圣寺是一座以供奉觀音為主的修行到場。進得山門,幾只鷺鳥盤旋于寺廟的草叢之中,給寺廟憑添了一種瑞祥之氣。寺廟顯得很大氣,建筑錯落有序,幾層大殿雄偉壯觀。環繞寺廟的荷花池,荷花盛開,白的,潔白如玉,粉的,宛若朝霞。碩大的荷葉碧如翡翠,紅色的草魚穿梭其中。查看詳細
沈陽中華寺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橫跨沈、撫兩市,是佛道合一、祭祖超度、頌揚儒學、展示禪佛文化、民族藝術的東北佛道文化活動中心,也是一座以“中華”二字命名的寺院。中華寺風景區猶似仙境畫人間,為國內罕見的風水上乘寶地,占地60多公頃,由中華寺、萬壽宮、萬佛塔等七個部分組成,建筑采用唐朝風格;各種講堂、廟會、農家院等活動和設施,讓游客充分感受宗教與民俗的魅力。查看詳細
大佛寺位于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號,古名“保安寺”,始建于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漸荒廢。明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發現了唐朝遺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統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國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師弟常智法師再次主持重修。該寺為比丘尼修行道場,占地543平方米。現存建筑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等,地藏殿的東、西山墻內各有碑銘,記載著建寺經過和重建地藏殿的概況。原有乾隆所書匾額和大銅佛,現已不存。查看詳細
錫伯族家廟,又名稱為太平寺。是清代錫伯族人民在盛京(今位于沈陽市和平區皇寺路太平里21號沈陽皇寺廟會所在地,實勝寺南側百米左右。)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居住在盛京的錫伯族人集資修建。2006年5月25日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查看詳細
沈陽般若寺由高僧古林禪師創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是一座尼姑庵,是一所擁有悠久歷史,韻味濃郁的寺廟,集登山、觀廟、拜佛于一體。般若寺于清末和民國年間有過兩次大規模修繕,“文革”當中遭遇滅頂之災,改革開放后得以逐步恢復。般若寺占地2289平方米,殿堂均為硬山式,青磚灰瓦,朱紅地仗,檁枋彩畫,顯得占樸、典雅;寺內建筑齊全,分為天王殿,大雄寶殿,祖師堂,藏經樓等,規模宏大,氣勢恢弘。查看詳細
觀音寺是位于遼寧省沈陽市的一所寺廟。現在的觀音寺分為兩大部分:從大門進去后看到的天王殿和大雄寶殿是后來才修建的。而在大雄寶殿的后面才是觀音寺的原址。從大門進去,就是天王殿,觀音寺的大門與天王殿相距很近,只有數米之距,天王殿的后面就是大雄寶殿。觀音寺中綠色植物生長茂盛,在寺內可以看到杏樹、核桃樹等,并且都已經結果。在大雄寶殿的四周的綠地上種植了大量的三葉草,在其他寺廟很少見。據說三葉草每10萬株中就會有一株產生變異變成四葉草。觀音寺不是每天都開門,僅僅是逢初一、十五或者法會日的時候才開放。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