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大城市名片名單如下:峨眉山、三星堆遺址、青城山-都江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鄧小平故居、閬中古城及“春節源”紀念地、五糧液老窖池、蜀繡、眉山三蘇祠,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1:
峨眉山風景區
國家A級景區
5A級景區
5A名山
5A地貌景觀
5A宗教景觀
5A風景名勝
5A自然地理景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峨眉山主峰海拔3099米,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其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山自然遺產極其豐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國”、“動物樂園”、“地質博物館”之美譽,四季景色各異,春天的峨眉山是一片杜鵑花的海洋;夏天的峨眉山是避暑勝地;峨眉山的秋天就是充滿金色的季節;峨眉山的冬景別具一格,被稱為“冰雪幾重天”。峨眉山標志性景點有金頂金佛、報國寺、萬佛頂、生態猴區等。查看詳細
2: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
國家A級景區
5A級景區
5A名山
5A建筑
5A地貌景觀
5A宗教景觀
風景名勝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主要包含青城山、都江堰兩大旅游區。其中,青城山因其四季常青,滿目青翠,諸峰環峙,狀若城廓而得名,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前山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后山自然景物神秘綺麗、原始華美如世外桃源。都江堰則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全世界至今為止,年代最悠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活的水利博物館”。查看詳細
3:
三星堆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古遺址分布面積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歷史,相當于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周朝初期,橫跨了夏商周三個朝代,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遺址現有保存最完整的東、西、南城墻和月亮灣內城墻,于1929年初次被發現。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查看詳細
4:
杜甫草堂博物館
國家A級景區
4A級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是中國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好、知名度較高且較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跡地,1955年杜甫紀念館成立,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占地總面積約600畝,其中草堂文物區占地面積300畝,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慶十六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筑格局,中軸線有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兩旁配以對稱的回廊與其它附屬建筑,其間有流水縈回,小橋勾連,竹樹掩映,景色清幽秀麗。查看詳細

5:
鄧小平故居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安鄧小平故居是一座坐東朝西的傳統農家三合院,占地883平方米,大小房屋17間,穿木斗平房,青瓦粉壁,具有典型的川東民居特色,充滿濃郁的蜀鄉風情。鄧家老院子是由鄧小平祖上三代人陸續修建的,最早修建的是位于北面的北廂房,由鄧小平曾祖父修建于清同治年間;房內有農具屋、織布室、橫堂屋、飯廳、小平姐妹們的住房和鄧小平童年、少年時代住過的房間等。查看詳細
6: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
國家A級景區
4A級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成都武侯祠是西晉末年為紀念諸葛亮而建,現是紀念劉備、諸葛亮等蜀漢英雄人物廟宇所在,享有“三國圣地”之美譽,1984年辟為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占地15萬平方米(230畝),由由惠陵、漢昭烈廟、武侯祠、三義廟組成的三國歷史遺跡區,川軍抗戰將領劉湘陵園為主體的西區和體現川西民風民俗的錦里民俗區三大部分組成。查看詳細
7:
蜀繡
漢族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蜀繡集中于四川成都,產于四川成都,綿陽等地。蜀繡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共122種:用暈針、鋪針、滾針、截針、摻針、蓋針、切針、拉針、沙針、汕針等,講究"針腳整齊,線片光亮,緊密柔和,車擰到家"。充分發揮了手繡的特長,形成了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蜀繡題材多為花鳥、走獸、山水、蟲魚、人物,品種除純欣賞品繡屏以外,還有被面、枕套、衣、鞋、靠墊、桌布、頭巾、手帕、畫屏等。既有巨幅條屏,又有袖珍小件,是觀賞性與實用性兼備的精美藝術品。查看詳細
8:
閬中古城
國家A級景區
5A級景區
5A自然地理景觀
閬中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歷史,為古代巴國蜀國軍事重鎮,是中國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春節文化之鄉。閬中古城總面積達4.59平方公里,城內山鎖四周,水繞三面,風景秀麗,契合中國傳統的風水格局,是當今保存完好的一座“風水古城”,自古有“閬苑仙境”之譽。閬中古城現有張飛廟、永安寺、五龍廟、滕王閣、邵家灣墓群、華光樓、閬中文廟等景點。查看詳細
9:
眉山三蘇祠博物館
國家A級景區
4A級景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蘇祠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的故居,現建筑為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上模擬重建,占地106畝,是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蘇紀念祠堂,2005年4月更名為眉山三蘇祠博物館。博物館保存有16處古建筑及蘇宅古井、蘇宅丹荔、黃荊古樹等遺跡,收藏有宋拓本《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等數千件文物文獻,陳列有三蘇家訓家風、生平成就、東坡書法碑刻。查看詳細
10:
五糧液老窖池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糧液老窖池遺址位于宜賓市翠屏區城區內的鼓樓街和長春街?,F存“長發升”及“利川永”酒坊建筑為明清磚木結構,抬梁或穿斗式屋架,小青瓦屋面,占地面積共約2718平方米。1964年10月,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曾派專家對五糧液酒廠“利川永”、“長發升”老窖實地勘察鑒定,認定系明初建筑物和遺存,為全國現存早、完整、連續使用時間長的發酵窖池之一。2013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五糧液公司獨有的“五糧液老窖池”被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