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湊型家轎市場一直都是各大汽車廠商的主戰場,而長此以往這一細分市場都牢牢掌握在合資品牌手中,例如大眾朗逸和日產軒逸這樣的標桿車型,它們不但擁有良好的口碑,更在保值率方面擁有著巨大優勢,并且這兩款車都已完成改款或者換代,不僅外觀更年輕,內飾和配置也有所提高。
那么來到自主品牌這邊,雖然在SUV領域的發力更加明顯,但光有一道招牌菜顯然無法滿足口味日益刁鉆食客的胃口。近日,長安逸達上市,它在外觀和配置方面相比合資車型要更高,雖然這么說,但來到購買層面,還是合資車型更受消費者喜愛,那么今天我們就針對這三款車型進行對角度對比,看看到底該選自主還是合資吧。
外觀對比
不得不說,大眾是懂中國消費者的,為了滿足不同群體的喜好,大眾朗逸提供兩種外觀設計,星空版車型整體造型屬于年輕時尚類型,在格柵內部加入了星空專屬黑色套件,車標立于中間,視覺沖擊力不錯,兩側大燈組造型犀利,并且與前臉格柵巧妙相連。
朗逸的車身側面采用凌厲的腰線進行裝飾,普遍版本的前臉造型和上代車型有點相似,前臉依舊是采用較多鍍鉻元素裝飾點綴,燈組造型有所微調,辨識度是比較高的。4678/1806/1474mm,軸距為:2688mm。
朗逸側面以及車尾部分同樣也是具有看點,朗逸采用了多邊形尾燈樣式,內部燈組結構設計看上去較為復雜,只不過,點亮之后具有極高的辨識度,采用隱藏式的排氣布局,加上下方鍍鉻飾條裝飾的后保險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體的精致感。
作為中期改款車型,2023款軒逸在外觀方面進行改進,采用了家族式的風格。前臉倒梯形進氣格柵鍍鉻飾條裝點,整個進氣格柵視覺觀感更加寬大,前包圍的霧燈區域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三角形的裝飾物。兩側導流槽呈三角形狀、而中央細長造型且黑色處理過的進氣口,則被鍍鉻點綴著顯得時尚又精致。另外新款軒逸的LOGO改為可發光樣式,視覺觀感更加高檔。燃油版新軒逸是橫向鍍鉻式中網,而電驅版則為點陣式中網。
側面線條流暢自然。黑色飾條包裹著窗戶周圍,增加了時尚氣息。銳利的腰線顯得干練A、B、C柱采用熏黑式處理,還有類似于懸浮式的車頂造型,并且給人一種強烈而穩健的印象。 新款軒逸的長寬高為4652/1815/1450mm, 軸距2712mm. 這些數字表明其具備足夠大空間以及舒適性能力,在市場中將會受到廣泛歡迎。
尾部設計非常獨特,采用對稱式鑲嵌尾燈組設計,內部做了黑化處理,讓整個后面看起來更加立體感十足。 在排氣布局方面,則選擇了隱藏式設計,在不影響美觀性前提下實現最佳效果。同時還配備了細長線條裝飾點綴其間,簡約時尚而又別致。
外觀方面,長安逸達外觀設計與univ有所相似,造型科幻的無邊框式前進氣格柵將燃油車與純電轎車的設計思路進行了很巧妙的融合,內部以L型飾板作為填充,并且有著鏤空設計,看起來漸變感很強。兩側頭燈組造型犀利修長,呈現運動氣息的同時,也彰顯出了比較強的時代氣息。
來到側面,長安逸達采用貫穿式車身腰線從車頭延伸至車尾,勾勒出車身的美感,側裙上方加入一根內凹的線條設計,增加了車身的層次感,并且依然搭載了隱藏式的電動門把手,這一點是相當厚道的,逸達的長寬高分別為4770/1840/1440(1450)毫米,軸距2765毫米,對于一款緊湊型車來說,這樣的尺寸在同級中還是領先的。
車尾的設計層次分明,立體感很強,后備廂上沿的小鴨尾與包圍處的雙邊排氣裝飾均呈現出了不錯的視覺效果,兩側尾燈造型與前大燈相呼應,燈罩進行了熏黑處理,提升了整體的辨識度。下方為雙邊雙出的排氣布局,配合扁平式尾喉設計,強調了車輛的運動屬性。

內飾對比
在內飾方面,大眾朗逸整體采用酷感黑內飾,中控臺依舊是采用較為中規中矩的設計理念,但整體的用料材質有一定的升級,還有單色車內氛圍燈,方向盤采用真皮材質,支持上下+前后調節功能。全系標配有全液晶的儀表盤,8英寸多媒體屏幕(高配版本是12英寸)。車機系統支持蘋果CarPlay和百度CarLife手機互聯,且支持無線連接,內置藍牙/車載電話、手機互聯映射、語音識別控制系統等功能,可以選配車聯網、OTA升級、導航系統,個人覺得車機方面可以在增加一些功能,畢竟現在是個互聯網的時代。
來到車內,新款軒逸內飾布局變化不大。三幅式多功能方向盤與機械擋桿完美結合,在實用性上也有不錯的表現。而車內最大的變化那就是屏幕變大了。之前燃油版軒逸中低配都是4.2升液晶儀表+8英寸中控,新款變成了7英寸液晶儀表+12.3英寸中控的組合。原來中控屏幕兩側的實體按鍵被移到了屏幕下方。
軒逸在車機部分,科技感有所提升,內置Nissan Connect超智聯系統,擁有GPS導航系統、導航路況信息展示、藍牙/車載電話、車聯網、OTA升級、聲紋識別、語音識別控制系統、應用商店等功能,還有手機APP遠程控制,可以實現遠程控制、服務預約、車輛監控功能。
來到車內,長安逸達內飾布局科技感十足,車內主要以黑色為主,中控臺采用了軟性材質以及皮質包裹,質感方面比較出色。中控部分匹配的是13.2英寸的超大液晶屏幕,也標配了10.25英寸全液晶行車電腦屏,使用起來比較便捷,加上雙輻的異型方向盤,同樣拓展了車內的視覺寬度。在用料上,逸達全車大面積采用軟質包覆,座椅簡潔造型搭配大面積菱形絎縫及打孔設計也體現出了不錯的質感。
逸達的車機內置8核心CPU芯片,擁有2GHz計算頻率,車機使用的訊飛飛魚OS4.0系統支持語音識別、手勢控制、車內拍照、車外燈光秀等內容。除了內置的酷我音樂、喜馬拉雅、雷石KTV等App之外,車主還可通過應用商店進一步豐富車機生態內容。
動力對比
2023款的大眾朗逸動力總成方面還是老樣子,但變速箱是有一定的區別。1.5L自然吸氣發動機匹配的是愛信6AT變速箱,1.2T、1.4T渦輪增壓發動機則匹配的是7擋雙離合變速箱。1.5L發動機的最大功率是83kW(113Ps),最大扭矩是145N·m。1.2T發動機最大功率是85kW(116Ps),最大扭矩是200N·m。而1.4T發動機則是代號EA211的明星產品,最大功率是110kW(150Ps),最大扭矩是250N·m。別看排量不大,但在提速方面的感受做的還算不錯。
在動力方面,日產軒逸依舊搭載的是1.6L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為99千瓦,峰值扭矩為159牛·米,并提供增程版車型可供選擇。 在日常代步中使用僅能稱為夠用,但好在CVT變速箱平順性不錯。電驅版車型運用的依舊是1.2升三缸發動機和單電機組成的混合動力,WLTC綜合油耗低至3.96L/100KM,全系車型均可以加92號油,在油車領域,軒逸的燃油經濟性一直是不錯的,這也是眾車主選擇日產軒逸的一個重要原因。
動力方面,長安逸動全系搭載了1.5T發動機,最大馬力為170匹,最大功率為125kW,最大扭矩為260Nm。橫向對比其他1.5T發動機屬于不錯的水平,與發動機匹配的是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在這級別車型中也是比較常見的。
綜合來看,三款車型各具特色,其中大眾朗逸外觀方面是有明顯的升級優化,而且提供兩款前臉選擇,分別滿足了不同年輕段消費者的審美,并且駕駛質感也算不錯,如果你對德系車型感興趣的話,那么它適合你。不過面對越來越便宜的混動及插混車型,軒逸省油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目前軒逸最大的賣點是出色的顏值、穩定的質量和舒適的駕乘感受。來看一下長安逸達的價格,目前該車已經公布了預售價,預售區間8.79萬-10.79萬元,結合表現來看,這樣的價格還是比較親民的,要比軒逸、朗逸等合資主流車型親民便宜不少,展現出了非常高的性價比,所以如果你想要更高的配置,并且不在乎品牌,那么長安逸達很適合你。如果你還是喜歡合資品牌,那么大眾朗逸和日產軒逸也是不錯的選擇。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汽車品評,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卡羅拉、朗逸和軒逸究竟選誰
就國內當下的轎車消費市場而言,緊湊型車領域內的競爭可謂是頗為激烈,各類轎車銷量榜的前列也被緊湊型車牢牢占據。與此同時,10萬元左右的價格也符合絕大多數家庭用戶購車時的心理預期。而在此之中,上汽大眾朗逸與東風日產軒逸則算得上是合資家轎里的絕對“強者”。
那么問題來了,這兩款熱門緊湊型轎車真的能滿足消費者的各種家用需求嗎?下面,我們不妨就此來做一場對比,看看在定位相同、價位相近的情況下,朗逸與軒逸在產品力方面會有怎樣的差異?誰會更值得選?
日產軒逸、大眾朗逸,一個日系車,一個德系車,但卻都是銷量擔當,一個號稱移動的沙發,一個是小號帕薩特,一個空間設計非常充裕,一個外觀造型惹人喜歡,一個省油,一個耐用,這或許就是很多消費者買車是對于兩款車型的理解,總而言之,這兩款車的性價比是非常高的。
首先就是因為他們都很懂消費者的心理,很好的做到了配置和價格上面的平衡,而且因為大眾汽車和日產汽車這兩個品牌口碑都很不錯,所以就有了很多用戶喜歡買。但是因為他們兩個競爭力實在是太像了,很多消費者在看的時候就是遇到了選擇困難癥,現在的話我們就在這兩款車型之中,用兩個差不多的版本來進行幾方面的對比。
先說被動安全這一塊,除了前排的正面和側面安裝了四個安全氣囊這一點兩款車都有之外,軒逸這款車額外的安裝了前后排頭部的安全氣囊,而且它還配置了胎壓顯示和倒車的映像,可是朗逸的話就沒有這兩款配置,所以在安全性能上面軒逸還是好一點的。
而在主動安全上面的話,朗逸這款車有主動的駐車功能,軒逸雖然所用的是有點非主流的腳剎,但是也不是簡配,因為日本人通常都覺得腳剎要比電子剎更加穩定一點。
在家用車領域,卡羅拉、軒逸和朗逸可以說是所有家庭購車時必然繞不開的三款車,不管是銷量還是口碑,這三款車在A級車領域都遙遙領先同級車型,是經典標桿。那么在經典中選一款,你會選誰?
從價格角度出發,軒逸優勢明顯,尤其是現如今經典軒逸和新一代車型同堂銷售,分工也很明確,一個負責價格,一個負責產品力。軒逸指導價9.98萬,本來就是三款車型中入門門檻最低的產品,終端還有不到2萬的降幅和優惠,價格優勢明顯。朗逸目前是2025款和2025款車型同堂銷售,其中2025款手動版本入門版車型售價9.99萬起,終端有2萬左右的優惠,裸車跌至7萬上下,如果看價格,朗逸更低,但是前文提到的軒逸價格是最新的2025款車型,而朗逸2025款車型優惠還不到萬,相比之下顯然軒逸更有性價比。卡羅拉就不用多說了,終端優惠了了,入門門檻還高,是三款車里最貴的產品。
口碑:卡羅拉>軒逸>朗逸
從口碑角度出發,三款車其實表現都不差,不然不會暢銷這么多年。但是從底蘊角度來看,顯然是卡羅拉和軒逸更勝一籌,朗逸作為特供車型本就備受爭議,再加上日系車得天獨厚的優勢,穩定可靠小毛病少,軒逸卡羅拉更受消費者青睞。而這兩者中,卡羅拉整體口碑要比軒逸出色一些,主要還是因為軒逸車型價格太低,壓縮的成本讓配置和部分設計拉低了檔次感,從國際影響力來看也是卡羅拉更勝一籌,不過在國內市場差距不算大。
配置:卡羅拉>軒逸/朗逸
配置層面來看,最有優勢的還是卡羅拉,像是標配8氣囊+膝部氣囊和副駕駛坐墊式氣囊,以及標配的像是主動剎車和車道偏離預警保持輔助等主被動配置在同級別車型中少見,安全性更出色,TNGA全球架構的搭載,也讓它含金量更高。而軒逸和朗逸兩車就是不相上下,尤其是入門版車型,各有各的寒酸,這里就不一一討論了。
從空間和舒適性角度出發,軒逸就更勝一籌。朗逸軸距數值最沒優勢,只有2688mm,雖然優化合理的空間布局讓它實際表現沒那么差,但和卡羅拉的2700mm,軒逸的2712mm,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軒逸在數值領先的同時,配合日產著稱的“移動大沙發”更舒適包裹性更強的座椅設計,乘坐舒適性大大提升,要明顯優于另外兩款競品車型。
動力:朗逸>卡羅拉>軒逸
卡羅拉有三種動力選擇,1.5T/121馬力L3發動機,和1.2T/112馬力四缸發動機以及1.8L/98馬力混動車型;軒逸則是搭載了1.6L/135馬力四缸,以及1.6L/122馬力四缸發動機,兩款選擇;朗逸有1.5L/113馬力四缸和1.4T/150馬力四缸以及1.2T/116馬力四缸發動機三種選項。從動力總成選擇多樣化角度來看,軒逸相對更加單一,而卡羅拉和朗逸如何選擇,還是主要看車主的需求,側重于動力就選擇朗逸,側重于省油省心就選擇卡羅拉。不過目前卡羅拉三缸發動機的搭載存在不少爭議,求穩妥和多樣性可以看朗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