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很多行業一樣,每一個行業的競爭機會都是平等的,但是有心的人會更加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內最新的就業機會,或者說是競爭壓力小,但又能帶給自己成就的空缺職位。其實,在傳媒行業中,這樣的就業機會也是存在的,而且,傳媒企業需求還很迫切。面對這種需求,盡快跳入傳媒行業是不是就能快速實現你的夢想?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在傳媒行業中,哪些職位目前最需要人?前景和空間都有多大?這里面有很多職位都在被媒體廣泛報道,企業也在極度期盼中。現對2013年我國傳媒行業分析如下:
一、最稀缺——傳媒經營人才
有學者曾經形象地概括國內媒體十幾年來的“三步曲”:20世紀90年代早期出名記者,90年代中期出名編輯,90年代末至今出經營者。這一說法客觀地體現了國內傳媒從內容采編到報道策劃再到經營管理的發展軌跡。時至今日,隨著傳媒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快和國內外傳媒競爭的日益加劇,傳媒經營管理人才備受重視。

近年來,時代華納———美國在線、新聞集團、迪斯尼和Tom.Com各路跨國傳媒爭相向中國進行滲透并取得“落地權”,急需大量既熟悉內地媒體市場、又具有國際化運作經驗的本土高級媒體人才來擴大市場份額,這加劇了高級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極端稀缺的狀況。
在傳媒行業,一名優秀的媒體人才必須是一位“傳媒職業經理人”。發行人、總經理、總編輯、內容總監、發行總監、廣告總監、生產總監、人力資源總監以及網絡媒體的首席執行官等,均可稱為“媒體職業經理人”。他們不僅要具備“職業經理人”的經營頭腦和才干,也要具備“職業新聞人”的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既能夠在傳媒產業領域從事專業性的經營管理工作,也能從中國傳媒產業的特殊性出發,實現傳媒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由于之前傳媒市場化程度低導致人才儲備嚴重不足,隨著改革日益深入,中國傳媒業在幾乎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推向了市場。專業的經營型人才和策劃人才立刻出現人才空缺,大多數報社、電臺、電視臺的管理、策劃人才都是媒體人出身,雖然其中不乏優秀的人才,但是很好的編輯、記者并不代表精通管理。業內人士透露,年薪10萬元就能夠聘請到高素質的新聞從業人員,但即使愿意花50萬元年薪,也未必能夠聘請到真正既諳熟新聞行業和傳媒市場運作、又懂媒體管理和經營的高級復合型媒體管理人才。
高級傳媒營銷人才一直受到媒體追捧,優秀營銷人才甚至一將難求。據《足球》報負責現場招聘的人員介紹,他們曾持續刊登廣告招聘營銷人員,開出的待遇也不低,但即使一次面試上百人,最終也難以招到適合報社的人選。曾任傳媒英才網運營經理的鄧同華分析說,一是由于高級傳媒人才流動較少,所需的復合型人才稀缺;二是現在一些“80后”不愿吃苦,不想承擔壓力,相比之下更愿做辦公室文員等工作,造成從起步到成為中堅人才的缺失。但是從長遠和自己的發展來看,熟悉傳媒,懂市場的人是非常受企業歡迎的,且一直是傳媒行業最緊缺的人才。
二、最有發展前景——國際化本土傳媒人
幾年前,《廣州日報》、香港《星島日報》就已經在澳大利亞聯合推出了“澳洲版”,將擴張的觸角伸向了國際傳媒巨頭、新聞集團老板默多克發跡的澳大利亞。開始了內地傳媒集團向海外擴張、爭奪在全球傳媒業市場“話語權”的前奏。
有業內人表示,內地傳媒業在經歷近20年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后,已經成為市場規模達數千億元、全球最具潛力的傳媒市場。雖然眼下大批境外傳媒巨頭向國內蜂擁,使內地傳媒行業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但隨著內地一批具有較強實力、較大規模的傳媒集團的不斷成長和迅速壯大,內地傳媒業距離“走出國門、進軍海外”已經不遠。
所以,在“經濟全球化”、內地傳媒業已經逐漸邁出海外擴張步伐的背景下,那些熟悉本土傳媒市場,又深諳國際傳媒市場運作,具有全球化實業的高級媒體管理、經營人才將迎來最好的發展前景。
三、最受寵——傳媒型網絡人
隨著第四媒體——網絡媒體的日益強大,新聞領域逐漸對互聯網放開,網絡媒體直接或間接獲得新聞采訪權,網絡媒體將引入越來越多的一線記者,新聞類網站記者和網絡編輯的人員配備從過去的大約10:1會逐漸增加到1:1,門戶類站點也將達到大約3:1、2:1這樣的規模。未來網絡對傳媒型人才的需求很大,而此類人才缺口較大,未來兩年將會供不應求。
基于上述原因,隨著Web2.0概念網站向傳統媒體等的轉變,另一場人才爭奪戰會緊接著打響——傳媒型人才、產品型人才的供不應求將使得網站向傳統媒體挖人。因為Web2.0概念網站在風光無限的最近一兩年里,積累的傳媒人才并不多,現在要轉型,就得從傳統行業挖人,原創編輯挖報社,無線編輯挖互聯網,主持人挖電臺、電視臺,這些方面的人才本
來就是資源稀缺,而且培養起來相當不容易,所以爭奪是不可避免的。這在互聯網大肆發展的今天已經得到了有力的證實。而傳統媒體人為了發展轉型到網絡,已經成了必然的趨勢,當然,這也是網絡媒體中求之不得的。
所以,為了好的發展前景,為了好的待遇,傳統媒體人流向網絡后,勢必會提高網媒的新聞質量,而與此同時,又給大量的新入行者提供了進入傳統媒體的機會。
四、最時尚——數字媒體人才缺口巨大
隨著數字電影、數字電視在全國的推廣,數字影視制作人才特別是網絡流媒體和手機電影等新媒介人才正在逐漸走俏,其發展帶來的人才缺口在20萬人左右,這對于廣大求職者而言,絕對是個好消息。
招聘會現場火爆場面也從另一方面印證了這一事實:江蘇國視旅游文化投資有限公司曾打算在一次招聘會上招聘近40人,但在該公司的招聘簡章上,對于影視策劃和后期制作人員、編導的招聘人數并未做明確的規定,問及原因,該公司的負責人表示:由于公司的發展壯大,對影視制作人員的需求逐年遞增;其次,以他們的招聘經驗來看,想要招到滿意的影視制作人才并不容易,所以他們希望是越多越好,因此才沒有規定具體的人數。
通過《2013年我國傳媒行業現狀分析》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傳媒行業的現狀分析及市場分析,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有2000多家廣播電視播出機構、5000家影視制作公司以及規模各異的近萬家網絡媒體公司,需要大量的數字影視制作人員。據業內人士初步估計,未來幾年內數字影視制作行業需要的影視人才數量超過70萬人,尤其在高層次的編導、策劃、制作人才方面存在較大缺口。
與傳統媒體的人才飽和相比,新媒體的發展如火如荼,人才短缺已成為中國數字媒體產業發展的軟肋,尤其是有經驗的高端人才儲備不足。預計在未來3至5年內,中國數字媒體人才的缺口將達60萬人之多。新媒體產業與傳統廣播電視事業人才最大不同在于,新媒體產業中的采編人員不僅需要熟通傳統業務,同時還需通曉與之相關的互聯網技術、視覺設計等。新媒體人才不是指純掌握技術的人,也不是指純掌握藝術的人,而是指在掌握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具有一定藝術修養和潛質,在先進的技術平臺上從事媒體內容創作的人。所以,只有培養掌握多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才能適應和勝任快速發展中的新媒體。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請點擊傳媒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報告。在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了《2013-2017年中國傳媒行業深度評估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較為系統、全面地分析了傳媒行業的市場發展狀況和競爭現狀,能夠為企業深入細致地認知傳媒行業的投資現狀及趨勢提供具有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