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有名的平頂山土特產排名_河南平頂山可以送人的10種特產推薦:平頂山十大特產名單如下:汝瓷、張良姜、寶豐酒、郟縣烤煙、坡河蘿卜、郟縣紅牛、汝石、張武崗紅薯、魯山絲綢、舞鋼響石,下面請看榜單詳
平頂山十大特產名單如下:汝瓷、張良姜、寶豐酒、郟縣烤煙、坡河蘿卜、郟縣紅牛、汝石、張武崗紅薯、魯山絲綢、舞鋼響石,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容。
汝瓷產于汝瓷之都汝州、曲劇故鄉,河南省省直管市。汝瓷為宋代汝窯燒制的青瓷統稱。汝窯創燒于北宋晚期,為宮廷御用瓷器。金滅北宋后,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瓷已經非常稀有。現今存世的汝瓷,一般認為有65件,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21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查看詳細
寶豐酒是河南省的名酒,中國名酒之一,寶豐酒是選用優質高梁為主要原料,以小麥、大麥、豌豆混合制曲,采取地缸發酵,清蒸清燒,陶缸貯陳,科學勾兌而成。整個釀造工藝從“清”字入手,以“凈”字收尾。具有酒液無色透明、清香芬芳、甘潤爽口、回香悠長的特點。1956年被評為河南省名酒。1979年,在全國第三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優質酒。1984年在全國第四屆評酒會上,再次被評為國家優質酒。1984 年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金杯獎。查看詳細
張良姜出產于河南省魯山縣張良鎮,有2200多年的種植歷史。在《辭海》一書"魯山縣"條目中,有特產張良姜的記載。漢代曾把張良姜列為貢品,《魯山縣志》記載:公元前204年,劉邦、張良等在張良鎮安營扎寨。期間,劉邦及官兵染病,久治不愈,民奉姜湯,服而即愈,劉邦甚愛之,即位后,欽定張良姜為貢品。2010年5月"張良姜"農產品地理標志經農業部審查并組織專家評審,確認符合登記保護條件,依法實施保護。這是全國首個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的生姜產品。查看詳細
郟縣紅牛原產于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是我國著名的役肉兼用型地方優良黃牛品種,其毛色多呈紅色,故而得名。郟縣紅牛具有體格大,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肌肉豐滿,耐粗飼,適應性強,肉質細嫩,遺傳性穩定等特點,是發展肉牛產業和培育優良肉牛品種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1983年被列入河南優良畜禽品種志,2006年被列入農業部《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2019年,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查看詳細

郟縣土壤有機質含量高,通透性好,晝夜溫差較大,光照充足,是中國四大烤煙發源地之一,種煙歷史可追溯到明朝天啟年間。郟縣出產的“山兒西煙”是中國濃香型烤煙的代表,以其葉片肥厚、色澤金黃、油分適中、氣味香醇馳名中外。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準對“郟縣烤煙”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查看詳細
坡河蘿卜是河南省平頂山郟縣長橋鎮鄭橋村的特產?!捌潞犹}卜”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坡河蘿卜”口味好、品質佳、綠色環保。坡河蘿卜是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長橋鎮鄭橋、坡河、大李樓等村地理條件獨特,光照充足,土質肥沃,蘿卜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鄭橋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先后被省市農業部門命名為“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和“平頂山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查看詳細
汝石是河南省平頂山汝州特產,汝石又名汝州玉,汝州石,與汝瓷、汝帖并“汝州三寶”,是中華名石,因產于古汝州而得名。汝石是由火山噴流出的巖漿冷凝而成的美麗玉石,質地細膩,硬度莫氏7度。底色有黑色、褐紅色和灰綠色三種,而黑色最為名貴。如今以汝石為原料開發出的產品有碗、盤、碟、杯、壺、杯、洗、筒、佩、鐲、球、瓶以及各種規格的建筑板材300多種。查看詳細
張武崗紅薯是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其產地張武崗紅薯氣溫日差較大,年均日照時數近2000小時,十分有利于塊根作物儲存養分;土壤天然蘊藏大量的有機質和礦物質,尤其是鐵、錳、鉀含量極為豐富。所產的張武崗紅薯品種優良,其特點是淀粉含量多,層次分明,干面似栗,粗纖維少,黃瓤紅薯生食質脆味甜,熟食綿軟甘甜。查看詳細
舞鋼響石是指分布于河南省平頂山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九頭崖一帶的響石。舞鋼響石是古老泥質沉積巖受深處巖漿活動烘烤變質所形成的。約在距今12億年左右,舞鋼市一帶沉積有泥質巖,經后期應力作用,產生很多裂紋,這些裂紋將固結的泥質巖切割成了不規則的塊狀。舞鋼響石值錢嗎?舞鋼響石有固體響石和液體響石兩種,舞鋼響石沒有成片成帶礦區,亦沒有探明的礦源,獲取僅憑經驗和運氣,極為不易,且蘊藏量甚小,目前已較難覓蹤影,因而更顯珍貴。查看詳細
魯山絲綢是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的著名的傳統絲織工藝品,是用當地柞蠶絲紡織而成。魯山柞蠶是中原農耕文明的“活化石”,有4000多年的養殖歷史,魯山絲綢過去多采用手工繅絲,手工綢要經過選絲、絡絲、整經、打緯、織綢等多道工序,這種手工紡織出的柞綢,手感爽滑,輕薄柔韌。魯山縣完整系統地保留了中原農耕文明——伏牛山柞蠶養殖加工生物圈和產業鏈,成為全國重要的蠶絲生產出口基地縣,也是河南省絲綢文化之鄉。魯山縣的“中原養蠶絲綢技藝”2011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查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