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火最旺的十大佛寺名單如下:杭州靈隱寺、歸元寺、香港文武廟、文殊院、龍華寺、南普陀寺、雞鳴寺、崇善寺、大召寺、紅螺寺,下面請看榜單詳細內(nèi)容。
1:
武漢歸元寺
歸元寺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東眺晴川閣、南濱鸚鵡洲、北鄰古琴臺,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于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依王氏葵園而創(chuàng)建。寺院占地153畝,有殿舍200余間,各類佛教經(jīng)典7000余卷。歸元禪寺建筑布局分為中院、南院、北院三部分,中院有放生池,池兩側(cè)為鐘鼓樓,正中為韋馱殿,再進是大雄寶殿;南院羅漢堂供奉有500尊以脫塑工藝制作的羅漢塑像;北院有藏經(jīng)閣、大士閣等建筑。查看詳細
2:
香港文武廟
香港文武廟是香港最具歷史的廟宇,位于荷里活道,創(chuàng)建的歷史可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廟內(nèi)奉祀文昌帝及關帝,廟內(nèi)藏有一件道光27年的銅鐘,足以證明廟宇據(jù)今有150年歷史。廟內(nèi)串串塔香掛滿廟宇,是其一大特色。據(jù)說始于清朝年間的斬雞頭和燒黃紙等儀式,到目前仍然被香港政府所承認的。此廟雖經(jīng)多次修建,總體仍保持舊貌,至今香火鼎盛。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之一。查看詳細
3:
杭州靈隱寺
靈隱寺又名云林寺,始建于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并擴建,是濟公的出家地,為江南禪宗“五山”之一,已有1700多年歷史。靈隱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筑構成,共占地一百三十畝,殿宇恢宏,建構有序。查看詳細

4:
成都文殊院
文殊院始建于隋大業(yè)年間(605年-617年),是集禪林圣跡、園林古建、朝拜觀光、宗教修學于一體的佛教圣地,也是中國長江上下游四大禪林之首。文殊院占地20余萬余平方米,現(xiàn)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風格,全木質(zhì)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對山門的中軸線上,氣勢恢宏、巍峨壯觀。寺內(nèi)供奉大小300余尊佛像,藏經(jīng)樓還珍藏著宋代墨龍、明清時期破山、丈雪的書法、碧眼、竹禪的繪畫以及書法家何紹基、鄭板橋、張大千、豐子愷等人的書畫作品。查看詳細
5:
廈門南普陀寺
廈門南普陀寺位于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始建于唐朝末年,是漢族地區(qū)佛教全國重點寺院、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廈門八大風景區(qū)之一。南普陀寺于1925年創(chuàng)辦閩南佛學院,稱盛一時,馳名中外。南普陀寺規(guī)模宏大,氣勢莊嚴,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jīng)閣等,寺前有放生池,寺后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查看詳細
6:
上海龍華古寺
上海龍華古寺是上海地區(qū)歷史悠久、規(guī)模很大的古剎,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寺名來源于佛經(jīng)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典故。龍華寺的中軸線上由南到北依次為彌勒殿、大雄寶殿、三圣殿、在封閉庭院內(nèi)的方丈室、藏經(jīng)樓,共六堂;寺內(nèi)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jīng)書、金印、佛像等。其中,龍華寺的天王殿東西兩側(cè)建有鐘鼓樓,“龍華晚鐘”為明清時期“滬城八景”之一。查看詳細
7:
太原崇善寺
崇善寺位于山西太原市東南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創(chuàng)建,太原市著名古剎。初名白馬寺,后改延壽寺、宗善寺,明代又改崇善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三子晉恭王朱棡為紀念其母孝慈高皇后馬氏,就該寺舊址大事擴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寺院失火,主要建筑均被焚毀,幸存下來的只有大悲殿及一些附屬建筑。清光緒七年(1881年),山西巡撫張之洞在崇善寺的廢墟上建造了文廟。從此,崇善寺一分為二,文廟占了大部分地方,這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博物館第一部分,而僅占原寺面積四十分之一的大悲殿,就成為古白馬寺、明崇善禪寺的當然代表了。查看詳細
8:
南京雞鳴寺
雞鳴寺,位于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雞鳴寺路,始建于西晉永康元年(300年),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集山、水、林、寺于一體,是南京古老的梵剎和皇家寺廟之一。寺廟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現(xiàn)為尼眾學修道場,環(huán)境幽雅,寶剎莊嚴,寺內(nèi)主要有山門、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豁蒙樓、景陽樓、志公臺、念佛堂、藥師佛塔、藏經(jīng)樓、法堂、客堂、鐘樓、鼓樓、放生池等建筑。查看詳細
9:
大召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召寺,是中國內(nèi)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區(qū)南部的一座大藏傳佛教寺院,屬于格魯派(黃教)。大召寺中的“召”藏語為寺廟之意,后改為“無量寺”,因寺內(nèi)供奉一座銀佛,又稱“銀佛寺”。大召寺不僅是一處佛教圣地,而且還是一處聞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其輝煌的召廟建筑、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樂,構成了大召寺獨特的“召廟文化”。查看詳細
10:
北京紅螺寺
國家A級景區(qū)
4A級景區(qū)
紅螺山紅螺寺景區(qū)位于懷柔區(qū)城北3公里的紅螺山南麓,距北京市區(qū)55公里,坐北朝南,依山勢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它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山環(huán)水繞,林木豐茂,古樹參天。古寺占地百畝,分五處庭院,房244間,主要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圣殿,千手觀音殿,伽藍殿,際醒祖師殿,印光祖師殿和誦經(jīng)房數(shù)間等組成,有著16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查看詳細